对于任何可能背叛的人,他是绝不留情的。
中午时分,营部办公室内。
苏墨正站在地图前,仔细分析周边敌我分布情况。
自从在新中村建立根据地以来,四周的日寇据点已被逐一清除。
残余伪军要么被收编,要么被解散,顽固不化者则被就地正法。
如今,以新中村为中心三十公里范围内,已无固定的日伪驻军。
只要出现敌情,立即歼灭。
此举正是为了确保根据地的绝对安全。
同时,在陈怡亲自监督下,村口的防御工事已基本完工。
碉堡、岗楼、战壕、地道、机枪掩体、雷区……层层设防,一应俱全。
如今的新中村,俨然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凭借如此严密的防线,再加上独立营的作战能力,敌人想要发动扫荡,几乎难如登天。
这正是苏墨所追求的效果。
新中村是他立足的根本,绝不能让敌人轻易侵犯。
这时,陈怡走了进来。
她走到苏墨面前汇报:“营长,村外来了支运输队,自称是从后勤基地来的,说是送来一批捌陆军的军装,现在被拦在村口了。”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新中村并非随意进出之地。
普通百姓出入都要接受例行检查;若是武装队伍,无论是中央军、晋绥军,还是捌陆军的兄弟部队,想进村都得先经苏墨点头同意。
一切只为保障根据地万无一失。
后勤基地?
军装?
两千多套?
张万和的动作还真是利落。
苏墨当即下令:“放他们进来。”
“这批军装是后勤部送来的补给。”
有了这批装备,独立营所有战士都能换上统一制服,整体形象将更像一支正规的捌陆军主力部队。
否则穿得五花八门,容易被人当成游击队甚至散兵游勇。
陈怡点头道:“明白,我这就安排。”
苏墨补充道:“军装一到,立刻下发各连队。”
“每人一套,必须落实到位,不准在分配上出任何纰漏。”
“我清楚了。”陈怡应下。
稍顿片刻,她又提起一事:“还有个情况,因为咱们这边局势稳定,周围十里八乡有不少逃难的百姓,都想进根据地避难。”
“眼下咱们根据地的人已经不少了,还要继续接纳逃难的老百姓吗?”
苏墨语气坚定:“当然要收!这些人可是咱们建设根据地的根基!”
“现在新中村的地盘还能容得下不少人。
要是真不够住,就把周边村子也并进来,把我们的地盘再往外扩一扩!”
人靠名声树靠影!
随着新中村根据地一天比一天兴旺,局势也渐渐安稳下来。
不再像从前那样提心吊胆,怕曰军扫荡、伪军抢粮。
这么一来,附近不少村民和流离失所的百姓都纷纷往这边跑,想在这儿落脚安身。
人越多,对根据地的发展就越有利。
苏墨转头看向陈怡,认真说道:“你要记住,发展靠什么?靠人!这就是‘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
这词儿陈怡头一回听说。
但她把这话记在了心里。
她迟疑了一下,小声问:“营长……那啥叫人口红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