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暗室交锋(1 / 2)

与吴用山坡一晤后,陈稳并未急于求成,也未立刻去拜访晁盖。

他深知,对于吴用这等心思缜密、善于谋算的智者,过于急切反而会引人疑窦。

有些种子,埋下之后,需要时间悄然滋生。

他回到郓城县客栈,与石墩会合,白日里依旧如寻常商贾般,处理些“生意”上的琐事,或与城中其他商人应酬,打探各路消息。

暗地里,则让钱贵手下的暗桩,密切关注着东溪村吴用的动向,以及郓城县宋江的言行。

如此过了两三日。

这一日晚间,华灯初上。

陈稳正在客房内,凭窗望着郓城县稀疏的灯火,心中推演着后续计划。

忽然,房门被轻轻叩响。

石墩警惕地靠近门边,沉声问道:

“谁?”

门外传来一个压低的声音:

“可是河北来的陈先生?东溪村故人托小老儿送来一封信。”

陈稳与石墩对视一眼,微微点头。

石墩将门打开一条缝隙,只见门外站着一个头戴斗笠、看不清面目的老汉,递进来一封没有署名的信函,随即转身便消失在走廊黑暗中。

关好房门,石墩将信递给陈稳。

陈稳拆开信,里面只有一张素笺,上面用清秀而隐含风骨的笔迹写着一行字:

“今夜子时,村东土地庙后静室,煮茶以待,静候佳客。 吴用拜上。”

没有多余言语,但邀请之意明确。

石墩凑过来看了一眼,低声道:

“君上,这吴用突然相邀,还是夜间僻静之处,恐防有诈。不如我多带几个兄弟,暗中护卫。”

陈稳沉吟片刻,摇了摇头。

“吴用若有害我之心,不会如此明目张胆相邀,更不会选在土地庙这等带有公义象征之地。”

“他既以‘煮茶’相待,便是欲密谈。”

“人多反而不美。”

“你与我同去,在外警戒即可。”

子夜时分,月明星稀。

郓城县城早已宵禁,一片寂静。

陈稳与石墩二人,借着月色,悄然出了客栈,避开巡夜的更夫兵丁,出了县城,直奔东溪村方向。

村东的土地庙香火不旺,夜间更是荒僻无人。

庙后果然有一间独立的静室,此时窗棂中透出一点昏黄的灯光。

石墩打了个手势,示意自己将在外围隐蔽处警戒。

陈稳整理了一下衣冠,从容走到静室门前,轻轻叩响。

“门未闩,陈先生请进。”

里面传来吴用平和的声音。

陈稳推门而入。

室内陈设简单,一桌,两椅,一灯如豆。

吴用已然坐在桌旁,正用一个小泥炉烹煮着茶水,热气袅袅,茶香弥漫。

他今日未戴纶巾,只以一根木簪束发,穿着更为随意的居家便服,少了几分学究气,多了几分隐士风范。

“陈先生果然是信人,请坐。”

吴用抬手示意,为陈稳斟上一杯刚沏好的热茶。

“山野粗茶,不成敬意,聊以驱寒。”

“学究客气了。”

陈稳在对面坐下,端起茶杯,轻轻一嗅,赞道。

“茶香清冽,是好茶。”

两人对坐品茶,一时都未言语,只有泥炉中炭火轻微的噼啪声,和茶水注入杯中的细微声响。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心照不宣的静谧与试探。

最终还是吴用先开口,他放下茶杯,目光灼灼地看向陈稳。

“陈先生,前日山坡一晤,先生之言,如暮鼓晨钟,发人深省。吴用回去后,思之再三,夜不能寐。”

“先生当日提及‘大义’,提及梁山泊可为‘净土’,不知……此言是泛泛而谈,还是另有所指?”

陈稳迎着他的目光,坦然道:

“陈某虽是一介商贾,却也读了几句圣贤书,懂得些家国天下之理。”

“见生灵涂炭,黎民倒悬,但凡心有热血者,岂能无动于衷?”

“所言自是发自肺腑。至于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