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储君历练(2 / 2)

有些阅历,需要时间慢慢积累。

就在巡视即将结束时,前方一段河堤处忽然传来一阵骚动。

一名小吏急匆匆跑来禀报:

“张相,太子殿下,前方……前方有数十民工,围住了工头,似有争执!”

张诚眉头微皱,与身旁的侍卫统领交换了一个眼神,示意加强戒备,随即对陈弘道:

“殿下,我们前去看看。”

众人赶到事发地点,只见几十个民工情绪激动,围着一个穿着稍好些的工头,七嘴八舌地嚷嚷着。

“凭什么克扣我们的工钱!”

“说好了每日三十文,这才干了五天,就变成二十五文了!”

“这河堤的土方量,明明比别处难挖,工钱却一样,这不公道!”

那工头被围在中间,满头大汗,试图解释:

“不是克扣!是……是上头新定的规矩,这段河道土石混杂,难度是大,但……但定额就是如此啊!”

“我也是按规矩办事!”

民工们显然不信,吵闹声更大。

陈弘看着眼前这群情激愤的场面,小脸上闪过一丝紧张,下意识地靠近了张诚一些。

张诚面色平静,并未立刻出声呵斥或弹压。

他静静听了一会儿,大致明白了缘由。

这是工程管理中常见的难题,定额核算不公,导致劳资纠纷。

他低声对身旁的户部官员吩咐了几句。

那官员点头,快步走向那群民工,提高了嗓音:

“肃静!张相与太子殿下在此,休得喧哗!”

听到“张相”和“太子殿下”,民工们的喧闹声顿时小了下去,纷纷跪倒在地,但脸上仍带着愤懑与委屈。

张诚这才缓步上前,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那工头身上。

“你言定额如此,定额文书何在?由何人所定?可曾公示?”

工头被张诚的气势所慑,哆哆嗦嗦地从怀中掏出一份文书。

“是……是县里工房定的……并未……并未公示……”

张诚接过文书,快速浏览了一遍,心中已然有数。

他转身,面对那些跪地的民工,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朝廷兴修水利,是为保漕运,安民生,绝非为盘剥尔等。”

“此段河道土石混杂,挖掘艰难,定额核算确有不当之处。”

“本相即刻命人重新勘验核算,三日之内,必有公道。”

“尔等此前五日工钱,仍按每日三十文发放,缺额由朝廷补足。”

“自明日起,按新定额执行。”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

“然,聚众喧哗,冲击工吏,亦属不该。念尔等事出有因,此次不予追究。”

“今后若有争议,可依律逐级上报,不得再行此鲁莽之举。”

“都听清楚了?”

民工们闻言,脸上的愤懑化为惊愕,随即是感激,纷纷叩头:

“谢张相!谢太子殿下!小人等清楚了!”

张诚微微颔首,示意他们起身继续做工。

一场风波,就此消弭于无形。

陈弘站在张诚身后,看着老师三言两语便化解了冲突,既安抚了民工,又维护了朝廷体统,心中敬佩不已。

回程的马车上,陈弘忍不住问道:

“张师傅,您如何能断定,那定额核算确有不公?”

张诚看着窗外逐渐远去的河道工地,缓缓道:

“殿下,为政者,当知‘情理法’三者。”

“法,乃规矩准绳,不可轻废。”

“然,法若不合情理,则民怨生。”

“今日之事,民工群情激愤,其‘情’可察;”

“土石混杂,挖掘费时费力,其‘理’可证;”

“工头拿不出公示文书,其‘法’有亏。”

“三者印证,故可断言核算不公。”

“处置时,需即时纠偏以安民心,亦需申明律法以儆效尤,方为周全。”

陈弘认真听着,努力理解着这看似简单冲突背后蕴含的治国道理。

他知道,自己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

汴河的水,依旧奔流不息。

太子的历练,也如同这河水一般,刚刚开始流淌。

而在不远处的另一座车驾中,微服而来的陈稳,放下了车帘。

他并未惊动张诚和太子,只是远远地看了片刻。

看着儿子在张诚引导下,接触这真实而复杂的世间。

看着他那尚显稚嫩,却已在努力挺直的背影。

陈稳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以及更深沉的期待。

帝国的未来,需要在这汴河的淤泥与汗水中,一步步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