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农具惠民(2 / 2)

“怪了……今日大伙儿也没格外卖力,这出的活儿,怎地比往常多了近三成?”他喃喃自语,百思不得其解。

只有远在皇城中的陈稳,能清晰地感受到,体内势运气旋那极其细微、但确实存在的一丝波动。

他动用的是【海量赋予2倍】效果,覆盖范围极广,但单点提升幅度最小,对精神的负担也最轻,相应的,对势运的引动和消耗,也显得更为温和。

他仔细体会着这种消耗与工坊产出提升之间的“比值”,默默计算着。

与此同时,首批运往灾区的新式农具,也开始发挥效用。

均州,一处刚刚解冻的田埂边。

老农李老汉和儿子,半信半疑地接过了里正分发下来的、据说来自汴京工部的最新曲辕犁。

“这犁……看着是轻巧些,真能好用?”李老汉抚摸着光滑的犁辕,有些怀疑。

往年春耕,使用旧犁,一天下来,人累个半死,也耕不了多少地。

儿子年轻,力气大,套上家里的老黄牛,试着扶犁前行。

令人惊讶的是,犁头入土极为顺畅,几乎没费多大劲,黝黑的泥土就被轻松地翻开、破碎,形成整齐的垄沟。

比使用旧犁时,省力了近一半!而且翻土更深,碎土更细!

“爹!这犁真好用!太省力了!”儿子又惊又喜,回头喊道。

李老汉连忙凑上前,看着那翻开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沃土,浑浊的老眼中爆发出惊喜的光芒。

“好东西!真是好东西啊!”

“照这个速度,咱家那十几亩地,能提早好几天耕完!还能耕得更深!”

“朝廷……朝廷这次真是办了件大好事!”

类似的场景,在随州、安州等地的田间地头不断上演。

新式曲辕犁以其省力、高效的特点,迅速赢得了农户们的口碑。

而那些安装在河边、溪畔的简化水车,也在吱吱呀呀的转动中,将宝贵的河水,源源不断地提上较高的田地,滋润着干渴的禾苗。

虽然旱情并未完全解除,但这些新农具的到来,无疑给焦灼的农时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极大地缓解了人力、畜力的紧张,提升了耕作效率和抗灾能力。

消息由各地的风闻曹密探,以及州府官吏的奏报,层层汇总,传回汴梁。

陈稳仔细阅读着每一份报告。

他注意到,在农具推广顺利、百姓交口称赞的地区,他体内那原本因动用能力而略有波动的势运气旋,不仅迅速恢复了平稳,甚至比之前还隐隐壮大了一丝。

那是民心汇聚,是生机反馈。

而动用能力可能引发的“代价”,这次似乎并未立刻显现。

或许是因为这次动用的倍数较低,消耗更小;

或许是因为此举惠及民生,本身就在积累势运,抵消了部分消耗;

又或许,那“代价”会以更隐蔽、更延迟的方式出现。

陈稳不得而知,但他并不急躁。

他如同一个谨慎的医者,在小心翼翼地调整着药方,观察着病人的每一次细微反应。

“动用能力,消耗势运,引发代价。”

“但若用之得宜,惠泽百姓,巩固国本,则能滋养势运,形成良性循环。”

“这其中的平衡点,或许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动态的,与王朝的现状、与所行之事息息相关。”

他提起朱笔,在一份请求增拨农具仿制资金的奏章上,写下了“准”字。

嘴角,泛起一丝淡淡的、带着探索意味的笑意。

这条掌控“势运之衡”的道路,虽遍布迷雾,但他已能隐约看到前方蜿蜒的路径。

而夯实这王朝根基的第一步,便从这田垄之间,悄然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