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吏治清风(1 / 2)

接连两日亲赴田垄与工坊,将“天授之力”用于农工之本后。

陈稳的注意力转向了维系这一切运转的神经中枢——政务体系。

第三日,他出现在了洛川县衙旁,新近挂牌的“防御使行辕”政事堂内。

这里与工匠营的喧嚣火热、田野间的泥土气息截然不同。

空气中弥漫着墨汁与陈旧纸张特有的味道,一种沉静而肃穆的氛围油然而生。

堂内,两侧靠墙立着高大的文书架,上面分门别类地堆满了卷宗簿册。

十数名书吏正伏在长长的条案后。

有的在奋笔疾书,有的在低声交谈核对,有的则捧着厚厚的卷宗匆匆往来。

张诚与王茹坐于上首主位旁的两个独立小案后。

一个正凝神批阅着如小山般的公文,另一个则仔细核对着另一叠文书,不时提笔勾画或写下批注。

见到陈稳进来,堂内众人纷纷起身行礼,动作带起一阵纸张的窸窣声。

“不必多礼,各安其位。”

陈稳摆了摆手,走到主位坐下,目光扫过这繁忙却有序的景象。

“文若,清瑜,情况如何?”

张诚放下笔,揉了揉有些发胀的眉心,禀报道。

“使君,三县政务千头万绪,如今皆汇总于此。”

“每日往来公文不下百件,涉及刑名、赋税、丁口、工程、军需调配等诸事。”

“我与清瑜虽竭力处置,然案牍之劳形,确非沙场冲杀可比,许多事只能按部就班,唯恐有所疏漏或拖延。”

王茹也轻声道。

“监察之事亦然。吏员是否勤勉,有无贪墨枉法,民间讼狱是否积压,皆需细细查证,耗时费力。”

陈稳微微颔首。

他深知,在绝对的力量之外,高效廉洁的行政体系同样是“深根固本”不可或缺的一环。

若政令不畅,吏治腐败,即便有再多的粮食和军械,根基也会从内部被蛀空。

“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

陈稳看向张诚和王茹,以及堂内那些核心的、负责文书分类、以及执行传达的骨干吏员,约有十余人。

“政务之要,在于上传下达,明断速决。”

“我将助尔等一臂之力,令尔等思绪更为敏捷,条理更为清晰。”

“于这文山案海之中,能更快抓住要害,处置得当。”

言罢,他心念一动,再次启动了【广泛赋予:8倍效率】。

无形的波动笼罩了以张诚、王茹为核心的这十余名政务骨干。

熟悉的抽离感再次袭来,精神力的消耗让陈稳暗自调整了一下呼吸。

他注意到,连续三日动用能力,尤其是昨日的“集中赋予”,消耗颇大。

今日施展“广泛赋予”时,疲惫感积累得更快了些。

看来,这能力虽强,却也不能无限制地滥用。

而被赋予效果的众人,则在瞬间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诚只觉得脑海中原本因大量信息涌入而有些纷乱的思绪。

如同被一道清泉洗涤过一般,瞬间变得条理分明。

眼前那堆需要他最终拍板的公文,他一眼扫去,便能迅速抓住核心诉求和关键矛盾。

下属草拟的处理意见,他几乎能瞬间判断出其是否周全、是否存在隐患。

并能立刻提出更优化的修正方案。

以前需要反复斟酌一炷香时间的复杂事项。

现在或许几十个呼吸间便能做出决断,而且信心十足。

他立刻拿起一份关于洛川与安平两县交界处水利纠纷的公文。

之前双方各执一词,证据杂乱,让他颇为头疼。

此刻,他却能迅速从双方的陈述和附上的简陋地图中。

抓住几个被忽略的细节和证人证词中的矛盾点,脑海中已然勾勒出事实的大半轮廓。

“传令,着安平县丞即刻带当地耆老、以及提及的证人甲、乙,明日午时前来行辕,本官要亲自询问。”

“洛川县这边,让他们补充去年清淤的工簿记录。”

他清晰地下达指令,身旁的书吏连忙记录,动作麻利地出去传令。

王茹的感受则更为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