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众志成城兴水利(1 / 2)

清剿黑风寨的计划已定,但箭在弦上,却并未立刻发出。

陈稳深知“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在发动致命一击前,必须确保后方稳固。

而眼下焦土镇最紧迫的内部问题,除了粮食,便是水。

夏季的雨水并不总是可靠,仅靠镇边那条水量不大的溪流,灌溉新开垦的田地尚且勉强。

若要支撑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未来可能的手工业发展,无异于杯水车薪。

修建一座能够蓄水、调节水量的水库或水塘,并开挖引水渠,已成为关乎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

于是,在紧张备战的气氛中,焦土镇另一项宏大的工程

——水利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这一次,陈稳将8倍能力的重心,放在了技术攻关和组织协调上。

选址是之前就勘察好的,在镇子上游一处地势相对低洼、两侧有山脊环抱的谷地。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给了所有人一个下马威。

工程初期,凭借人多势众和一股子热情,清理植被、划定坝基进展顺利。

但到了最关键的核心环节——修筑夯土坝体时,问题接踵而至。

首先是夯土效率低下。

传统的木杵夯土,全靠人力反复捶打,进度缓慢。

而且夯出的土层密实度不均,这样的坝体根本经不起雨水浸泡和冲刷。

“头儿,这样不行啊!”

负责这段工程的赵老蔫。

也就是之前小河村那个老猎人,因做事踏实被提拔为小队头目。

此刻,他正抹着汗。

愁眉苦脸地对前来巡视的陈稳说。

“兄弟们手都震麻了,一天也夯不了多高,眼看雨季快来了,这坝……”

陈稳看着眼前进展缓慢的堤坝,眉头微锁。

他蹲下身,抓起一把夯过的土,在手中捻了捻。

8倍的触感让他立刻察觉到土质和密实度的问题。

“工具和方法都得改。”

陈稳站起身,目光投向工坊方向。

“石墩!”

铁匠石墩小跑过来,他身上也沾满了泥土。

水利工程需要大量的铁制工具,他的工坊几乎是连轴转。

“石墩,我们需要更重的夯具。”

“用整块巨石,中间凿孔,穿上粗木杠,做成需要四人甚至八人抬动的石夯!”

“重量上去,夯击的效果才能出来!”

陈稳快速说道,脑海中已经浮现出简易杠杆石夯的构造图。

石墩眼睛一亮: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还是头儿你有办法!我这就带人去选石头!”

【洞察工程瓶颈,提出有效工具改良方案,工程技术应用能力提升(8倍加成)!勤勉点(wp)+100!】

【当前wp:6541】

工具的问题初步解决,但另一个难题随之浮现:渗漏。

初步垒起的坝基,在试验性蓄水后,出现了明显的渗水现象。

这意味着夯土的密实度和坝基的处理仍然不过关。

“水是留不住的,这坝修了也白修啊!”

一些参与工程的流民开始泄气,议论纷纷。

陈稳没有责怪任何人,他再次沉浸到8倍的分析状态中。

他仔细检查渗水点,观察土壤成分,甚至亲自下到泥泞的基坑里。

用手触摸、用脚踩踏每一寸土层。

“不仅仅是夯实的问题。”

陈稳得出结论。

“这里的土质偏沙性,黏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