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再次启动,这次走得慢了些,乡亲们跟在马车旁,又送了一段路,才渐渐散去。不多时,马车便停在了沐熙家的院前。院门框上还挂着贴的春联,虽然有些褪色,却依旧透着几分烟火气。吴氏早已闻讯赶来,站在院门口候着,见马车停下,连忙上前掀开车帘:“熙丫头,你们可算回来了!快进屋瞧瞧,我隔几天就来打扫,窗明几净的,直接就能住。”
沐熙下车,打量着眼前的小院,院墙爬满了翠绿的藤蔓,墙角的月季开得正艳,红的、粉的,热热闹闹地挤在一起。“辛苦吴婶了。”她笑着说,“这些日子,多亏你照看着。”吴氏连忙摆手:“你说的哪里话,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你们先收拾东西,我回家去做饭,一会儿就送过来。”说罢,便匆匆忙忙地走了。
院子里忽然传来几声欢快的虎叫,紧接着,一个身影从廊下冲了出来,扑向沐熙。那是小虎,如今已经长得像半只小牛犊那么大,毛发油亮,四肢粗壮,只是那双眼睛,依旧像小时候一样,湿漉漉的,满是依赖。沐熙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蹲下身,任由小虎用脑袋蹭着她的脸颊,尾巴甩得像个小鞭子,把地上的尘土都扫了起来。
“小虎!你还记得我呀!”沐颜也跟着跑了过来,一把抱住小虎的脖子。
沐熙看着这只小老虎无奈地摇了摇头。年前她想着小虎长大了,总不能一直养在院子里,便趁着天气晴好,把它送到了村外的山林里,可谁知第二天一早,就看见小虎蹲在院门口,浑身沾满了草屑,冻得瑟瑟发抖,见了她,呜呜咽咽地蹭着她的裤腿,死活不肯再走。后来她才发现,小虎从小跟着她,根本不会自己捕食,在山林里待了一夜,连只兔子都没捉到,反而差点掉进坑里。没办法,她只好又把小虎带回了院子,怕它伤着人,便把它拴在廊下,平时都是陈德一家过来喂它。
“看来这小家伙,是赖上咱们了。”沐熙摸着小虎的脑袋,从马车上拿过一包肉干,递到它嘴边。小虎立刻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沐颜他们几个也围了上来,你一块我一块地喂着,小虎尾巴甩得更欢了,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呼噜声。
“大家先把马车上的东西搬下来吧。”沐熙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尘土,“把那辆装着种子的马车留下,其余的东西先搬到屋里。”众人应了声,开始忙碌起来。马车上除了她们的行李,还有沐熙从京城带回来的种子、以及给乡亲们准备的布料、点心和药材。大家搬得热火朝天,小虎也跟着凑趣,惹得众人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东西搬得差不多了,沐熙指着那辆装满物资的马车,对陈松说:“陈松,你帮我把这车东西拉到你家去,这些都是给乡亲们准备的,明日聚齐了大家,再分下去。”陈松应了声,驾着马车往家去了。
等大家收拾妥帖,院子里已经亮起了灯笼。吴氏提走了进来,笑着说:“饭做好了,咱们回家吃饭。”沐熙点了点头,让沐颜她们带上给陈德家准备的礼品,一行人便往陈德家走去。
陈德家的院子里也亮着灯,陈德正坐在堂屋门口的石凳上,见沐熙她们来了,连忙站起身:“来了?快进屋,饭菜都快凉了。”沐熙走上前,把手里的一个锦盒递给陈德:“陈叔,这是我从京城带回来的一些补品,你们补补身子。”陈德推辞了几句,见沐熙态度坚决,便收下了,笑着说:“你这孩子,总是这么贴心。”
沐颜和沐雨,沐月也围了上来,把给陈甜甜的礼物递了过去。陈甜甜正坐在桌边等着,见了礼物,眼睛立刻亮了起来,打开一看,里面有漂亮的发簪、精致的手帕,还有一本带插画的话本,她高兴得跳了起来,拉着沐颜的手,不停地道谢。
晚饭很丰盛,桌上摆着炖鸡汤、炒青菜、红烧肉,还有吴氏自己做的咸菜和窝窝头,都是家常的味道,却格外香。两家人围坐在桌边,说说笑笑,吴氏不停地给沐熙他们夹菜,嘴里念叨着:“多吃点,在京城肯定没这么自在的饭菜。”沐熙笑着应着,心里暖暖的。
吃到一半,陈德放下筷子,看了看沐熙,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丫头,有件事,我得跟你说说。村里的土地,如今还空着大半,虽然我按着你的话压着,可这几天,越来越多的人来问我,说要是再不下种,怕是真的要误了农时。有几户人家,已经开始私下嘀咕,说是不是你在京城忘了这事,还有人担心……”
沐熙闻言,放下手里的碗,神色平静地看着陈德:“陈叔,我知道大家心里急。其实我这次回来,最要紧的事就是土地。明日一早,劳烦您帮我通知乡亲们,巳时在村头的老槐树下聚齐,我会跟大家说清楚,我会让大家跟着挣钱。”
陈德见她说得笃定,心里的石头顿时落了地,脸上露出了笑容:“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明天一早就去通知,保证让大家都来。”
饭桌上的气氛又热闹起来,陈松说着村里这几个月的趣事,沐风他们讲着京城的新鲜见闻,陈甜甜的笑声像银铃一样,回荡在小小的堂屋里。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晚风轻轻吹过,带来远处田垄间秧苗的清香,一切都那么宁静而美好。
沐熙看着眼前其乐融融的景象,嘴角噙着温柔的笑意。她知道,明日之后,陈家村的土地上,将会长出新的希望,而她的事业,也将从这片熟悉的土地上,重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