婢女连忙应着去了。张婆婆撩开车帘钻进去,没过多久就探出头来,脸色凝重:“情况不太好,孩子胎位有点偏,得赶紧想法子!”
于大夫闻言,立刻询问那户人家的管家是否有药,管家立马拿出了药箱,于大夫在里面翻出当归、益母草等几味药材,嘱咐人找陶罐去熬。“先煎着补气,能让产妇多些力气。”
时间一点点过去,车厢里的呻吟声越来越微弱,外面的人都揪着心。沐熙让村民们先去扎营、生火,自己则守在车旁,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陈松几个年轻人也没闲着,劈柴、挖野菜,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
大约一个时辰后,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突然划破了暮色,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又过了片刻,张婆婆抱着一个红布包裹的襁褓走出来,脸上带着疲惫的笑意:“是个大胖小子,母子平安。夫人脱力了,一会儿把药吃了让她休息一会儿。”
男人和小姑娘连忙上前,看着襁褓里皱巴巴的小脸,眼泪又掉了下来,这次却是喜极而泣。
沐熙正准备回到村民扎营的地方,那男人快步追了上来,手里拿着一张银票,身后的管家还提着几个食盒。“姑娘请留步!”
他将银票递过来,语气诚恳:“在下杨瑾年,是要去荔城赴任的。今日若非姑娘和乡亲们出手相助,内子和小儿恐怕……这份恩情,杨某没齿难忘。这点心意,请务必收下。” 他又指了指食盒,“里面是些干粮和肉脯,不成敬意。”
沐熙看了眼银票上的数额,眉头微蹙,没接:“举手之劳,杨先生不必如此。”
“姑娘若是不收,就是嫌杨某的谢礼太轻了。” 杨瑾年坚持把银票塞过来,又补充道,“内子刚生产,身子虚弱,这荒郊野外的,我实在放心不下。不知姑娘一行是否也往荔城去?若是方便,能否与我们同行?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沐熙拿着银票回到队伍里,把杨瑾年的提议说了说,又将银票交给陈德保管。村民们商量了几句,都觉得结伴同行更安全,尤其是对方看起来不像恶人,还能多个照应。
“那就一起走吧。” 沐熙对杨瑾年点了点头。杨瑾年听后心里松了一口气,连连道谢。
夜色渐浓,两拨人合在一处,燃起的篝火比刚才更旺了。孩子们围着篝火嬉笑,大人们则在一旁低声交谈。沐熙望着跳动的火苗,心里盘算着前路。荔城……或许到了那里,能找到更安稳的落脚点。她看了眼不远处已经睡熟的孩子们,又看了看正在给产妇熬粥的吴氏,嘴角悄悄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
这条路,似乎正一点点变得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