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被他这轻描淡写的态度一噎,梗着脖子道:“王爷!您纵容内眷至此,难道就不怕寒了天下臣民的心吗?!”
萧玦却不理他,目光转向龙椅上的小皇帝,和垂帘后的太后:“陛下,太后,臣有一事不明,想请教周御史。”
小皇帝有些无措地看向垂帘。
太后沉稳的声音传出:“皇弟但问无妨。”
萧玦看向周正,目光锐利如鹰隼:“周御史口口声声,指责本王王妃顶撞中宫。本王想问,当日百花宴上,皇后娘娘因何动怒?可是本王王妃先行无礼?”
周正一愣,他只听皇后那边的人说沈薇薇如何嚣张,具体细节却并不完全清楚。
萧玦不等他回答,继续道:“还是因为,本王王妃只是问了一句,皇家规矩是否包括纵容外戚诬陷正妻,罚跪雪地?是否包括未足月便珠胎暗结,混淆血脉?”
他每问一句,周正的脸色就白一分。这些内宅阴私,被搬到朝堂之上,由摄政王亲口说出,其冲击力远超任何弹劾!
“这……这……”周正冷汗涔涔,一时语塞。
“至于德行有亏?”萧玦声音陡然转冷,带着凛冽的杀意,“本王王妃,曾于落鹰谷,为救太子与本王,身中三箭,险些丧命!这份忠勇,在场诸位,谁有?!宣武侯萧煜,受她救命之恩,却在新婚之夜,听信谗言,罚她雪地长跪,致使她寒气入体,落下病根!这份忘恩负义,就是周御史口中的‘德’?!”
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掷地有声!
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真相震住了!落鹰谷救驾!身中三箭!这是何等功绩!而萧煜的所作所为,又是何等的令人发指!
萧煜站在武将队列中,脸色瞬间惨白如纸,身体摇摇欲坠。那些被他刻意遗忘的、属于沈薇薇的恩情和牺牲,此刻被萧玦毫不留情地撕开,血淋淋地暴露在所有人面前!
沈薇薇垂着眼睑,掩去眸中一闪而过的复杂情绪。那些过往的伤痛与付出,被当作武器在此刻挥出,心中并无多少快意,只有一片冰凉的漠然。
“而你们,”萧玦冰冷的目光扫过那几个弹劾的御史,最后定格在周正脸上,“不去弹劾忘恩负义、德行有亏的宣武侯,不去追究混淆侯府血脉之人,却在此对着一个忠勇有功的弱女子群起而攻之?本王倒要问问,尔等读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还是说,在你们眼中,皇后娘娘的颜面,比朝廷法度,比忠勇功绩,更重要?!”
“噗通!”周正被他最后一句诛心之问吓得双腿一软,直接跪倒在地,浑身颤抖,再也说不出一个字。
其他几个御史也面如土色,噤若寒蝉。
大殿之内,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萧玦的强势与犀利,以及抛出的“救驾”真相,彻底扭转了局面。
然而,就在这时,垂帘后,太后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难以捉摸的平和:
“皇弟息怒。周御史等人,也是关心则乱。摄政王妃救驾有功,自是应当褒奖。至于与宣武侯的过往,既是私怨,又已和离,便不必再提了。皇家体面,终究还是要顾及的。”
她话锋一转,看似在打圆场,实则轻飘飘地将沈薇薇的功劳定性,又将萧煜的过错归为“私怨”,更强调了“皇家体面”。
沈薇薇心中冷笑,果然,皇帝和太后,终究是站在皇后那一边的。他们忌惮萧玦的权势,却也不愿彻底撕破脸。
萧玦显然也明白这一点,他并未继续逼迫,只是淡淡道:“太后说的是。臣,谨记。”
一场来势汹汹的弹劾,就在萧玦的雷霆手段和太后的和稀泥中,看似平息了下去。
但所有人都知道,暗流,更加汹涌了。
散朝后,百官心思各异地退出太极殿。
沈薇薇与萧玦走在最前,无人敢靠近。
经过面色灰败、如同失了魂的萧煜身边时,沈薇薇脚步未停,甚至连一个眼神都未曾施舍。
倒是萧煜,猛地抬起头,死死盯住她的背影,眼中充满了血丝和一种近乎疯狂的绝望与怨恨。
他完了。经过今日朝堂,他忘恩负义、宠妾灭妻的名声将传遍天下,仕途彻底断绝,将成为整个京城的笑柄!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个女人!
沈薇薇感受着身后那毒蛇般的目光,唇边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这才只是开始。萧煜,你的报应,还在后头。
她抬眼,望向宫墙之上那片被分割的天空,目光悠远而坚定。
接下来的对手,就该是垂帘之后,那看似平和,实则心思难测的太后,以及她身后,整个盘根错节的庞大外戚集团了。
这盘棋,越来越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