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砚领着奥莱克往度假村深处走,脚下的木栈道踩着发出生脆的“咯吱”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面拼出斑驳的光影。沿途的木屋前,服务型机器人正忙着收拾烤架,金属签子被分类装进木箱,沾着油星的锡纸则扔进专用回收桶;几个猎头兔孩子坐在泳池边玩水,身旁还有几个大人看着,银灰色的兔耳晃得格外显眼,一扫之前逃亡的狼狈。
“这木屋建得不错,通风又防潮。”奥莱克伸手摸了摸木屋的原木墙壁,指尖划过打磨光滑的木纹,眼里满是赞许,“比城里的木匠干的活儿还好,住起来肯定舒坦。”他转头看向不远处的泳池,虽然此刻没人游泳,水面却被打理得干干净净,岸边的遮阳伞整齐排列,“要是能在这儿待上两天,喝着啤酒看湖景,倒也惬意。”
陈砚笑着接话:“等忙完伊莱亚斯的事,停战谈判也定了,您倒真能来歇两天。”
“难哟。”奥莱克叹了口气,脚步慢了些,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马上就要秋收,正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还要接待王都那边来的使节团,谈判这事儿还不知道要花上多久,等到冬天下雪谈判又要暂停,各自返回首都,说不定明年开春又要继续谈判,哎……”他话锋一转,眼里多了几分务实,“不过我打算让府里的人分批来--将领们守了大半年,也挺辛苦的,文官们战前战后都在忙,现在又忙迎宾馆的事,也该放松放松。就算冬天不能游泳,在草庐里烤着肉喝着酒,也比闷在城里强。”
说话间,两人走到了猎头兔聚居的木屋区。莱卡正安排族人们休息,看到奥莱克,连忙放下手里的活儿,带着族人迎上来,眼神里满是敬畏。那些面黄肌瘦的猎头兔也纷纷围过来,有的手里还抱着未满周岁的婴儿,婴儿的小脸上还沾着刚喝完的乳渍,露出安详的睡颜。
奥莱克看着她们单薄的衣裳和瘦得凸起的颧骨,心里泛起几分感慨,他往前一步,语气格外郑重:“各位放心,既然你们来了佛马尔领,我奥莱克就绝不会让你们再受委屈。”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猎头兔,声音掷地有声,“佛马尔家会给你们庇护,你们在这里能享受到和人类领民一样的待遇,再也不会有人欺负你们,你们就把这里当成新的家园。”
话音刚落,人群里就传来喜极而泣的声音。一个略微年长的猎头兔颤巍巍地走上前,对着奥莱克深深鞠了一躬,声音带着哽咽:“谢谢您……谢谢您和陈砚大人……我们终于能抬起头活下去……”其他猎头兔也跟着鞠躬,有的孩子不懂事,却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弯腰,眼里满是懵懂的感激。莱卡红着眼眶,紧紧攥着拳头,心里那根紧绷的弦终于松开--从故乡逃亡到现在,她们终于不用再提心吊胆,终于有了真正的“家”。
奥莱克看着眼前这些老弱妇孺,语气软了些:“快起来,不用这样。你们好好过日子,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感谢。”他转头看向陈砚,眉头却悄悄蹙起,语气里多了几分务实的担忧,“不过陈砚,安置是安置了,可她们总不能一直靠你养着吧?”他指了指身边围着的大大小小的猎头兔,“总要有营生,能自己挣口饭吃,日子才能长久。”
陈砚对此早有准备,回答的语气条理清晰:“我早就考虑过了。猎头兔以前靠狩猎过活,可草原的猎物越打越少,生态也被破坏,日子才越来越难。”他顿了顿,说出自己的规划,“我打算让她们学耕作和养殖,教她们种蔬菜、种谷物,再建个小型养殖场,养些鸡鸭和猪,都是城市发展需要的营生。”
“过程中呢?”奥莱克追问,“她们刚学,肯定没产出,生活怎么办?”
“商会包了。”陈砚笑着说,“种子、种苗、农具都由商会提供,她们种出来的蔬菜、养出来的畜禽,商会按市场价收购,不会让她们吃亏。平时的粮食、日杂这些生活必需品,也由商会统一供应,不用她们花钱。”他看向莱卡,补充道,“等她们能独立运营了,想自己开店卖,或者继续跟商会合作,都随她们选。咱们要的不是‘施舍’,是让她们能靠自己的双手活下去。”
奥莱克听完,忍不住点了点头,眼里满是认可:“好办法。”他之前还担心陈砚只是一时心软,没想到考虑得这么长远,“不是扔块地就不管,而是扶到她们能自己站稳,这样才不会出乱子,她们也能真正在这儿扎根。”他看着身边的猎头兔,眼神里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渴望,忽然觉得,这些曾被视作“麻烦”的亚人,说不定以后会成为伊塔黎卡的助力--毕竟肯踏实干活的人,走到哪儿都受欢迎。
从猎头兔的木屋离开,陈砚领着奥莱克往别墅与度假村之间的空地走--那里原本是片树林,如今却立起了一栋初具规模的灰色建筑,起重机的金属臂正吊着巨大的箱体模块,稳稳落在已建好的楼层上,多足机器人围绕在周围,忙着拧螺栓、接管路,机械运转的低鸣在阳光下格外清晰。
“这是什么?”奥莱克快步走近,仰头望着拔地而起的建筑,眼里满是吃惊,“很像房子,但我从没见过这样盖房,就连迎宾馆也是从地下室一点点往上建起来的。”他伸手摸了摸一楼的建筑外墙,触感冰凉坚硬,表面还留着预制时的纹路,完全看不出是“拼”起来的。
“是模块化公寓,专门给商会职员住的。”陈砚指着起重机吊着的箱体,解释道,“这些模块都是在自动工厂里预制好的。墙、地板、窗户甚至内部的管线都提前装妥,运到工地后,像搭积木一样往上堆就行。”他顿了顿,看着机器人将两个模块对接,“今天刚完成第4层的组装,按这速度,再有2天就能封顶,5天后就能入住。”
奥莱克的目光紧紧盯着模块衔接处,眉头微蹙,语气里带着几分担忧:“这样堆上去的‘方块’,能牢固吗?万一刮起大风,会不会晃?”他这辈子见惯了砖石砌的房子,从没见过这种“拼出来”的高楼,难免不放心。
“您放心,牢固得很。”陈砚拉着奥莱克走到建筑侧面,指着模块之间突出的金属接口,“每个模块的四角都有高强度螺栓,对接后会牢牢锁死,比砖石黏合还结实。而且桩基打了很深,别说刮风下雨,就算遇到强烈震动都没问题。”他笑着补充,“阿耳戈做过测算,这楼至少能抗住7级地震,16级台风,话说咱这都属于内陆,有没有台风都是两说。”
奥莱克凑近看了看那些紧密咬合的螺栓,各个都快有手腕粗,心里的顾虑渐渐散了,眼里多了几分赞叹:“这法子好!又快又省,比传统盖房强太多。”他忽然转头看向陈砚,语气里带着明显的期待,“伊塔黎卡也需要这种房子。”
“哦?”陈砚有些意外,却也觉得在情理之中。
“现在城里的房子都是低矮的平房,占了太多地。”奥莱克指着远处的城区方向,语气里带着对未来的规划,“我打算以后除了置换地块用的独栋木屋,不再批平房的建造许可--土地就这么点,百姓却越来越多,不向天上要空间,以后连落脚的地都没了。”他顿了顿,眼神里满是对未来发展的渴望,“要是都盖这种高楼,一亩地能住以前十倍的人,还能空出地方建公园、修广场,伊塔黎卡才能真正变成大城市。”
陈砚忍不住点头,心里对奥莱克的佩服又多了几分--在这个还依赖传统建筑的时代,奥莱克能看透土地稀缺的问题,主动接受“向高空发展”的思路,这份眼光比许多墨守成规的领主强太多。“要是您真有这打算,我可以再建一座自动工厂,专门生产建筑模块。”陈砚语气笃定,“现在的工厂主要产食品、药品、酒类和日用百货,我打算再开一条生产线,最多3天就能投产,到时候修桥铺路盖楼房就全靠它。”
“真能这么快?”奥莱克眼睛一亮,之前他还担心这种“新法子”普及慢,没想到陈砚早就有了后续计划。
“当然。”陈砚笑着说,“模块生产都是自动化的,只要有原材料,一天能出二十个标准模块,盖一栋十层公寓也就半个月的事。用不了一年,伊塔黎卡城里就能立起十几栋高楼,到时候城墙说不定看上去比楼房还小。”
奥莱克望着眼前正在生长的公寓楼,又想起陈砚描述的“高楼林立的都市”,忍不住笑了起来,拍了拍陈砚的胳膊:“但愿如此。”他的语气里没有了之前的顾虑,满是对未来的期待--以前他只敢想“把伊塔黎卡建成商业重镇”,现在看着这些模块化建筑、自动工厂,忽然觉得“大型都市”的目标也不再遥远。
起重机又吊起一个新的模块,在阳光下划出一道平稳的弧线,稳稳落在第五层的位置,机器人立刻围上去,螺栓拧紧的“嗡嗡”声清晰可闻。陈砚和奥莱克站在空地上,看着这栋不断“长高”的公寓楼,风从湖畔吹来,带着草木的清香,两人的目光里都透着对未来的信心--伊塔黎卡的改变,从来都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像这模块化公寓一样,一块一块,稳稳地搭建着属于它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