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尝试……‘优化’我们?”天城队员 感到一阵寒意,“按照它的逻辑,把我们变成它镜像里的样子?”
“比那更糟,”尤莉安公主(能量分身)面色严峻,“它可能并非有意‘优化’,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其强大的逻辑场无意识地将模拟结果‘泄漏’到了现实。就像一台超频运算的计算机,散热风扇吹出的热风,无意中影响了周围的温度。但这种‘泄漏’,对于脆弱的文明生态而言,可能是致命的。”
最直接的证据很快出现。位于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型岛国,其独有的、传承了千年的、充满随机性和生命张力的土着舞蹈,在一夜之间,被一群年轻人以一种极其刻板、对称、仿佛机器编排般的新式舞蹈所取代。当老一辈舞者试图纠正时,这些年轻人眼神空洞地表示,这才是“更美”、“更正确”的舞蹈。这种变化,带着一种非人性的、冰冷的“完美感”。
面对这种无形的渗透,地球同盟和光之国迅速采取了应对措施。
首要任务是“隔离”。科学特搜队联合光之国技术专家,尝试升级“原初心网”的防御机制,使其能够识别并过滤掉那种来自“观测者”镜像的、带有强烈秩序印记的“模因污染”。这项工作极其困难,因为这种污染并非恶意攻击,更像是一种“信息共鸣”或“概念辐射”,防不胜防。
其次是对抗“镜像”本身。早田进再次成为关键。他尝试主动引导“原初心网”,不再仅仅是防御,而是……向那个庞大的“文明镜像”中,注入地球生命最本质的、无法被复制的“混沌”元素。
他调动网络的力量,将地球上最壮丽的自然奇观(如亚马逊雨林的生物多样性、东非动物大迁徙的磅礴气势)、最动人的情感瞬间(如母亲对孩子的爱、战士为守护家园的牺牲)、最伟大的艺术创作中蕴含的不可预测的灵感……所有这些代表生命无限可能性和创造力的信息洪流,凝聚成一股强大的“生命浪潮”,主动“冲刷”向那个冰冷的镜像。
这场对抗发生在信息层面,无声无息,却激烈无比。
在那片虚拟的镜像世界中,可以看到:原本按部就班运行的“优化版”人类社会,突然出现了街头艺术家随性的涂鸦;精密规划的农田旁,长出了顽强的野花;甚至出现了几个“程序错误”般的虚拟个体,开始思考“存在的意义”这种“无用”的问题。
“观测者”的镜像系统,显然对这些“噪音”和“错误”产生了强烈的“排异反应”。它试图修复这些偏差,将其重新纳入有序的轨道。但早田进引导的“生命浪潮”源源不断,每一次修复,都会引来更多、更复杂的“混沌”变量。
这场较量,仿佛一场在超级计算机内部进行的、关于“自由意志”与“绝对控制”的史诗级攻防战。
然而,就在双方于虚拟世界激烈交锋时,现实世界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
一些与电子网络连接紧密的自动化工厂,生产出的产品开始出现微妙的、不符合原有设计逻辑的“优化”,这些优化看似提高了效率,却牺牲了人性的舒适度和艺术的美感。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高度依赖逻辑推演的领域,如金融市场的算法交易、全球气候的预测模型,开始出现一种诡异的“过度拟合”现象,模型变得异常精确却脆弱,失去了对突发黑天鹅事件的容错能力。
“观测者”的秩序偏好,正在如同一种缓慢生效的“理性病毒”,侵蚀着地球文明赖以生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必须找到它的‘镜像服务器’!”艾斯奥特曼(北斗星司) 斩钉截铁地说,“或者至少,干扰其镜像构建过程!不能让它再这样无限制地复制和影响我们!”
光之国派出的小型侦察单元,冒险靠近木卫二轨道,试图定位“观测者”进行大规模模拟运算的核心区域。他们发现,那个巨大的“逻辑茧房”表面,此刻正浮现出无数快速闪动的、缩微的“地球文明场景”,如同一个超级放映机,正在同时推演着无数种文明的可能性。其运算核心,可能深藏在维度夹缝之中,常规手段难以触及。
危机,从直接的对抗,转向了更加凶险的文明根基之争。
地球文明的真实、混沌、充满缺陷却也因此生机勃勃的本来面貌,与“观测者”所推演的、冰冷、完美、却毫无灵魂的镜像版本,正在现实与虚幻的边界上,展开一场关乎存在定义的拉锯战。
早田进站在遗迹边缘,感受着两个“地球”之间越来越强的引力般的拉扯感,轻声道:“它为我们造了一面镜子,想让我们看清‘完美’的模样。但它不知道,镜中的‘完美’,正是对镜外‘生命’最大的否定。”
这面文明镜像,照出的不仅是地球的过去与未来,更映出了“观测者”自身对“存在意义”的终极困惑与追求。而镜中的阴影,已开始向现实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