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察觉到异常的,是地球“心渊观测站”对“原初心网”的监测系统。他们发现,网络内部那种由亿万生命意志构成的、天然的“混沌”背景波动,出现了一种极其细微但持续存在的……“谐波”。
这种“谐波”并非入侵,而更像是一种……“模仿”。它在尝试模拟地球生命场中某些特定的、代表“平静”、“生长”、“交流”等相对简单和有序的情绪波动频率。这种模仿一开始非常拙劣,充满机械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竟然在以惊人的速度进步,变得越来越“自然”,越来越“逼真”。
仿佛有一个看不见的学生,正在小心翼翼地、极其耐心地学习和临摹着地球生命的“情感语言”。
“它……它在尝试理解我们?”一位网络分析师感到毛骨悚然,“通过模仿我们的情感波动,来反向推导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逻辑?”
更令人震惊的发现接踵而至。
当这种模仿性的“谐波”达到一定相似度时,它开始尝试与网络中的某些个体意识——尤其是那些心灵感应能力较强或处于深度冥想状态的人类——建立极其微弱的、单向的“连接”。
这些被连接者,并未受到伤害或控制,但他们都在同一时间,于意识深处“听”到了一种……无法用任何语言形容的、冰冷的、却带着一丝好奇的“询问”。
这种“询问”并非声音,而是直接投射在意识中的、简单的概念:
【……痛苦?】
【……喜悦?】
【……为何……存在?】
【……自由……定义?】
这些询问转瞬即逝,却让所有经历者感到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战栗。那感觉,不像是在与另一个智慧生命交流,更像是在接受一台超级计算机的……“问卷调查”。
未知存在,改变了策略。它不再强行破解,而是试图通过“共情”和“学习”的方式,来理解地球生命,尤其是……理解早田进那句“存在即自由”的深意。
这一变化,立刻触动了“原初心网”最深层的防御机制,也惊动了沉睡中的早田进。
祭坛上,早田进胸口那枚正在“蜕茧”的“心光之种”,再次发出了光芒。但这一次,光芒并非剧烈闪烁,而是以一种平稳的、充满韵律的方式脉动起来。随着它的脉动,整个“原初心网”的“混沌”背景波动,也自发地开始调整。它不再是简单的排斥那种模仿的“谐波”,而是……将其包容进来,然后用更加复杂、更加不可预测的“混沌变奏”去回应、去“包裹”甚至去……“引导”那种模仿。
就像一个高明的老师,面对一个模仿力极强的学生,不是制止,而是用更深奥的课题去挑战他,让他意识到模仿的局限性和真正创造的无限可能。
在这场无声的、发生在意识层面的“教学”中,早田进的“心光之种”脉动得越发沉稳有力。其内部的光之脉络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延伸,变得更加繁复而美丽。一种难以形容的、仿佛蕴含着无限生机与智慧的“气息”,开始从这光种中弥漫开来。
他似乎在沉睡中,无意识地承担起了“网络管理员”和“文明代言人”的角色,以一种超越语言的方式,与那高维存在进行着一场关于“生命本质”的静默博弈和深度交流。
静默已被打破,但战斗的形式,已从能量的对抗,升华为理念的交锋与认知的碰撞。
心光蜕茧,渐露华彩。
而这场特殊博弈的最终结果,将决定地球文明在这位高维“观察者”眼中,究竟是值得研究的“样本”,还是值得尊重的……“对话者”。
宇宙的深空中,那双冰冷的眼眸,似乎也因为这持续的交锋,而泛起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