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名将纳降(1 / 2)

梁山大军凯旋而归,独龙岗一役可谓收获颇丰。

祝家庄多年积攒的库藏与扈家庄全部家当尽数并入。

清点之下,粮草竟达五十万石之巨。

更兼击溃了呼延灼所率的朝廷精锐,缴获的军械物资不计其数。

尤其那数千匹精良战马,彻底缓解了梁山马匹匮乏的燃眉之急。

一时马嘶人欢,士气如虹。

光是搬运,便动用了上千庄客,车马络绎不绝,从山脚延绵至山寨,引得沿途百姓纷纷驻足观望。

然而比物资更珍贵的,是人。

除了自愿跟随上山的百姓之外,刘备并未派兵接管独龙冈,而是全权交予李应打理。

李应立于刚刚易主的祝家厅堂,手捧刘备递来的印信,百感交集。

他本是精明的生意人,乱世之中只求自保,此刻却被这份毫无保留的信任所震撼,一时喉头哽咽,竟说不出话来。

半晌,他才深吸一口气,郑重奉上一本厚重账册。

“寨主,李某愿将独龙冈所有基业尽数献与梁山,只求…只求寨主准我以这些产业入股。”

刘备翻阅账册,见其中每一处田庄的收成,每一间铺面的流水皆记录得清清楚楚,不由含笑问道:“李庄主这是将身家性命,都押在梁山了?”

李应神色凛然道:“李某经商半生,最善审时度势。观寨主治理梁山,开仓放粮,分田于民,实乃王者之道。我愿倾尽所有,赌一个太平盛世!”

刘备闻言,眼中闪过一抹赞许,欣然应允。

这李庄主果然是个妙人,到了这般地步,仍不忘做一笔大生意。

李应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光彩,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未来。

他心照不宣的是,在这乱世之中,唯有倚仗梁山这般雄主,方能真正立足安稳。

……

是夜,梁山聚义厅内人声鼎沸,迎新宴与庆功宴并举,新老好汉济济一堂。

觥筹交错之间,欢声雷动,豪情四溢。

晁盖端着海碗,声若洪钟:“石秀兄弟,俺敬你!是条真汉子!”

石秀面色虽仍苍白,却含笑单臂举起酒碗:“哥哥谬赞,小弟愧不敢当!”

而在旁杨雄连忙替他挡酒,引来众人善意的哄笑。

鲁智深拉着武松和杨志拼酒,嚷嚷着要不醉不归。

阮小七则围着凌振,连声追问那轰天炮究竟能打多远。

林冲举杯敬向乐和,对这清秀汉子不惜自残取信贪官的忠勇之举赞叹不已,言毕又赢得满堂喝彩。

栾廷玉初时还有些拘谨,却在徐宁、焦挺等人热情相邀下逐渐放松。

最令人动容的,还属扈三娘。

她已卸下嫁衣,换回战袍,此刻追着刘备敬酒,银铃般的笑声传遍山寨。

扈太公老怀大慰,对扈成叹道:“为父活了这把年纪,今日方知何为真正的快意人生!”

酒至酣处,刘备起身举碗,环视全场,声震屋瓦!

“众家兄弟!这一碗,不敬天不敬地,敬那些为梁山今日之势流过血、拼过命的弟兄!敬石秀兄弟的忠勇!敬三娘这般女中豪杰!敬我们在座每一位,干!”

“干!!!”

山呼海啸般的回应,震彻聚义厅。

……

翌日,孙立携乐和辞行。

栾廷玉亲自相送,三人沿山寨缓步而行。

但见水泊环绕,关隘森严,校场之上士卒操练井然有序,枪戟如林,旌旗蔽日,隐隐已有强军气象。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孙立身为兵马提辖,自然是越看越是心惊。

行至金沙滩前,他抱拳一礼,面露愧色:“师兄,前番设计相欺,实非得已,还望师兄恕罪。”

栾廷玉却豁达一笑,拍了拍他肩头:“师弟何出此言?若非如此,我恐怕早已执迷不悟,枉死于祝家庄内。如今想来,倒该谢你。”

他望向远处那肃整的军阵,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光芒:“此地,方是我辈该效力之处!师弟,你看这梁山气象,将来必不同凡响!”

孙立见师兄重燃的斗志,既为他高兴,再看向眼前这气象万千的梁山,心头也不由泛起一丝隐秘的波澜,悄然生出几分说不清的期待。

他强自压下心绪,拱手道:“师兄,我官身尚在,久留于此,恐为梁山与登州家小招祸。今日暂且别过,他日若…若天下有变,我必来相投!

乐和却是一步三回头,眼中满是对这处天地的留恋与不舍。

然而,等栾廷玉送走孙立,回到忠义堂,气氛却为之一变。

呼延灼自缚上堂,虽神色憔悴,脊梁却挺得笔直,立而不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