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谁愿流离(2 / 2)

若是平日,八十万禁军教头自有其傲气,可如今……

他是戴罪之身,天下虽大,却再无他立锥之地。

柴大官人指了这条路,他便只能走到底,所有的尊严,都得踩进泥里。

林冲几乎是本能地,猛地向前一扑,就要俯身下拜。

“小人林冲,罪责之身,闻得梁山大名,特来投奔大义!乞求王头领收录!”

然而,意料中的冷遇并未到来,一双手稳稳托住他的俯拜之势。

“林教头!使不得!”

刘备紧紧握着林冲那双冻得通红的手,声音沉痛而真挚。

“教头受苦了!王某虽处江湖之远,亦早闻教头威名!今日得见,竟是在这般境地下,痛煞我心!如蒙不弃,请随我上山一叙!这其间冤屈,王某愿闻其详!”

轻轻一句话,林冲只觉鼻腔酸涩难当,男儿泪差点抑制不住。

他慌忙低头,用破旧的袖口去擦,肩膀却控制不住地微微颤抖。

刘备心中亦是酸楚,却不再多言,只亲手替他拿起行李。

“教头,请随我来。”

众人一路上山,刘备并未有丝毫轻视,反而如遇故友,亲切指点梁山景致。

“教头请看,那边是金沙滩,弟兄们平日操练之处。那边山坳是新开薄田,总得让老弱妇孺有口饭吃。这边是水寨,阮氏兄弟都是弄潮好手……”

风雪依旧,林冲跟在身侧,听着刘备温厚的声音,竟生出一种不真实的错觉。

他本以为走投无路,来此摇尾乞怜,求得一个苟延残喘的角落,必要忍受冷眼与折辱。

可现在……

他竟像是被真心实意地邀请上山,奉若上宾。

果然,闻名不如见面,江湖传闻,几多谬误!

及至到了李家道口,所见更令林冲惊疑不定。

但见这水陆要冲之地,竟是一派罕有的热闹景象。

贩夫走卒往来不绝,叫卖声此起彼伏。

最令他诧异的是,市集上除寻常百姓外,竟有不少身着梁山服饰的汉子。

或三五成群采买物资,或帮着老弱扛抬重物。

几个梁山喽啰正在肉铺前排队,那屠户切肉时故意多给了二两。

领头的汉子却摆手推拒。

“王头领立过规矩,买卖要公道,俺们不能坏了大义。”

说罢照数付了银钱。

那边路口处,一队巡哨的梁山兵士走过,街边卖炊饼的老妪忙捧起几个热饼子塞过去。

为首的小头领笑着接过,却悄悄在摊上放了十文大钱,比市价还多出三文。

更远处,可见新修的堤坝横卧水畔,梁山装束的汉子和百姓正合力加固堤防。

人群中有人高喊。

“加把劲!汛期前修好这堤,今年庄稼就保住了!”

应和声四起,分不清哪个是百姓,哪个是梁山好汉。

刘备见林冲面露诧异,温声解释。

“我等既在此立寨,岂能坐视百姓受苦?便设了这市集,立下规矩。”

他指着那些巡哨的汉子:“弟兄们平日轮值,既维秩序,也防官兵刺探。”

正说着,一个挑柴的老汉经过,见到刘备竟放下担子拱手。

“王头领又下山体察民情了?”

神态自然,分明是常见之举。

刘备笑着还礼。

“张老爹且慢走,今日寨里采买柴薪,一会便有人来市集收购,价钱照例加三成。”

老汉连声道谢,欢天喜地去了。

林冲望着这一幕,心中震撼无以复加。

这哪里是传闻中打家劫舍的匪窝?分明是乱世中难得的桃源!

刘备仿佛看穿他心思,望着那些忙碌的百姓,幽幽一叹。

“此生若能得安稳,谁又愿意颠沛流离?”

轻飘飘一句话,却像重锤,狠狠砸在林冲心口最柔软的地方!

是啊!若能安稳,谁愿流离?

他这八十万禁军教头,本该执枪护卫家国,享天伦之乐。

如今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如丧家之犬被逼得上山落草!

所有的压抑,所有的委屈,所有的愤懑,在这一刻再也无法遏制!

热泪如同决堤之水,从这个八尺汉子的眼中汹涌而出。

他再也顾不得什么体面,蹲下身去。

那双舞动丈八蛇矛虎虎生风的大手,死死捂住脸,发出压抑到了极处的呜咽。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