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蚀骨锥心穿肠 > 第223章 朱门假千金,寒门真凤凰(三)

第223章 朱门假千金,寒门真凤凰(三)(2 / 2)

这位侯府出来的假千金,嫁入寒门后,听说很快便搬出去单独住了,如今突然来访,所为何事?

当苏云锦奉上那份包装精美的“礼品”,并委婉地说明这是自己闲暇时亲手调制,请夫人赏玩品鉴时,王夫人更是惊讶。

她打开锦盒,一股清雅的香气便飘散出来。

再看那口脂的色泽,香粉的细腻度,都与市面上常见的不同。

王夫人试用了一下,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口脂滋润显色,香粉细腻服帖,香膏香气怡人。

“这……当真是你亲手所做?”王夫人难以置信。

“不敢欺瞒夫人。”苏云锦态度恭谨,却不卑不亢,“家中清贫,无以聊表敬意,只能献上些微末手艺,望夫人莫要嫌弃。”

王夫人看着苏云锦,见她举止得体,谈吐不俗,丝毫没有侯府千金的骄矜,也没有寒门妇人的畏缩,心下不由生出了几分好感。

“陈娘子有心了。”王夫人笑道,“这礼物我很喜欢。没想到你还有这般巧思妙手。”

“夫人过奖了。”苏云锦顺势道,“若是夫人不嫌弃,日后夫人若有所需,云锦可再为夫人调制。”

“那敢情好。”王夫人欣然应允。

第一次拜访,目的达成。

苏云锦知道,只要产品过硬,通过王夫人这个“活广告”,很快就能在她们那个小圈子里打开市场。

果然,没过几天,王夫人便派人传来口信,说是她的几位手帕交见了那脂粉,都十分喜欢,询问可否也帮忙调制一些,价钱好商量。

苏云锦知道,她的第一步,稳稳地踏出去了。

她开始更加忙碌,白天指导秋实和吴妈妈按标准流程生产,晚上则研究新的配方和包装。

银钱,开始细水长流地汇入她的手中。

虽然单量不大,利润也不算特别丰厚,但这是一个极好的开始。

她偶尔也会回清贫巷的旧居看看,给陈琢送些自己做的吃食或者新做的笔墨套(用边角料做的,不显眼,但实用)。

陈琢依旧是那副沉默寡言的样子,但对于她送来的东西,都会默默收下,偶尔也会问一句“近来可好”,得到“尚可”的回答后,便再无多话。

两人像两条短暂的相交线,在成婚的那个点交汇后,又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延伸开去。

苏云锦并不在意这种相处模式。

她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如何在这个时代,真正地立足。

她不知道的是,偶尔夜深人静时,陈琢会站在书房的窗前,望着桂花巷的方向,眉头微蹙。

他这位名义上的妻子,似乎远比他想象的,要不安分得多。

她到底,想做什么?

---

##第6章 风生水起

时间如流水,悄然而逝。

转眼,苏云锦嫁入陈家已近一年。

桂花巷的小院里,早已不再是当初刚搬来时的冷清模样。厢房被改造成了专门的工作室,里面整齐摆放着各种原料和制作工具。秋实和吴妈妈也成了熟练的“技工”,在苏云锦的指导下,已经能独立完成大部分产品的制作。

而苏云锦自己,则逐渐从具体的生产中脱离出来,将更多精力放在了产品研发、品控和“市场拓展”上。

通过王夫人那条线,她的“锦瑟坊”定制脂粉,已经在小范围的官眷圈子里打出了名气。

“锦瑟”是她给自己产品起的名字,取“锦瑟无端五十弦”之意,带着点雅致,又不那么张扬。

她的产品,胜在品质稳定,用料相对考究,而且会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微调,比如喜好什么香气,肤色适合什么颜色的口脂等等,服务贴心。虽然价格比市面上的普通货色贵上好几倍,但对于那些有些闲钱又追求精致的夫人小姐来说,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

口碑,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订单逐渐增多,小院的生产开始有些吃力。

苏云锦意识到,是时候扩大规模了。

她拿出这大半年积累的利润,再加上一部分嫁妆银子,在稍微繁华些、但租金仍不算太贵的街面上,盘下了一个小小的、带后院铺面。

前店后厂,正式打出了“锦瑟坊”的招牌。

她没有大张旗鼓地开业,只是给原有的客户们送了消息,并在店铺门口挂了个低调的牌匾。

但酒香不怕巷子深。

优质的产品,加上曾经“侯府千金”(虽然如今身份尴尬,但这份经历带来的见识和气质,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资产)的光环效应,还是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新客。

生意,渐渐走上了正轨。

苏云锦变得更加忙碌。她需要管理铺子,培训新招来的两个小伙计和一名女工,还要不断研发新品应对越来越挑剔的客户需求。

她接触的人也越来越多。除了内宅的夫人小姐,也开始和一些提供原料的商人、负责送货的脚行打交道。

她行事爽利,头脑清晰,账目算得极快,谈判时寸土不让,却又不会让人觉得咄咄逼人。久而久之,在这条街上,倒也混了个脸熟,大家都知道“锦瑟坊”那位年轻貌美的东家娘子,是个极有本事的。

偶尔,她也会听到一些关于永安侯府的消息。

无非是真千金苏灵儿如何在各种宴会上大放异彩,如何得了某位郡主的青眼,侯府夫人如何疼爱这位失而复得的女儿等等。

苏云锦听了,只是淡淡一笑,心中毫无波澜。

那些繁华与喧嚣,早已与她无关。

她更关注的,是米价的波动,是某种花卉的收成,是南方新到的某种香料的价格。

这天,苏云锦正在柜台后核对账本,一辆略显眼熟的青篷马车停在了铺子门口。

车帘掀开,在下人搀扶下走下来的,竟是永安侯夫人林氏。

苏云锦愣了一下,随即放下账本,迎了出去。

“母亲。”她福身行礼,态度恭敬,却不再有从前的依赖和亲昵。

林氏打量着这间不算大,但布置得雅致整洁的铺子,再看看眼前一身素净衣裙,未戴过多首饰,却气色红润、眼神清亮的苏云锦,心情复杂难言。

她听说苏云锦在外面开了铺子,经营脂粉生意,原本还不信,以为是以讹传讹,或者只是小打小闹。今日亲眼所见,才知传言非虚。

这铺子,这气度,哪里还有半分一年前那个在侯府后院里,因为灵儿归来而惶惶不安的少女影子?

“你……你如今,就做这个?”林氏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和……或许还有一丝她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失落。

“是。”苏云锦坦然道,“赖以为生,倒也自在。”

林氏张了张嘴,想问她过得可好,想问她是否需要帮助,可看着苏云锦那双平静无波、显然不欲与侯府再有过多瓜葛的眼睛,所有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

她随手拿起柜台上的一盒口脂,打开看了看,色泽质地,确实非凡品。

“听说……你这些东西,很受一些人家喜欢?”林氏状似无意地问。

“承蒙各位夫人不弃,混口饭吃罢了。”苏云锦语气谦虚。

林氏沉默了一会儿,最终还是买了几样东西,付钱时,苏云锦坚持按价收取,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看着林氏乘坐的马车离去,苏云锦轻轻吐了口气。

侯府,对她而言,真的已经是上辈子的事了。

她现在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前段时间,她无意中听一位来自江南的客商提起,说是今年江南一带的茉莉因为雨水过多,收成大减,品质也下降得厉害。而茉莉香油,是她好几款畅销香膏的核心原料之一。

库存的茉莉香油已经不多,新的货源却迟迟没有着落,价格也在飞涨。

这是个危机,但或许,也是个机会。

她记得曾经在一本杂书上看到过,可以利用油脂吸附的原理,通过冷吸法来提取更纯粹、更持久的花香精油,只是工艺更复杂,成本也更高。

如果她能趁着这次原料危机,率先推出采用新工艺、香气更高级持久的新品,不仅能度过难关,或许还能将“锦瑟坊”的档次,再提升一个台阶。

说干就干。

她立刻闭门研究,反复试验不同油脂的配比、花瓣的铺陈厚度、吸附的时间温度……

几天后,当第一罐利用冷吸法提炼的茉莉香膏成功出炉时,那清冽、持久、仿佛带着晨露般鲜活气息的香气,让秋实等人都惊呆了。

“夫人,这……这香味太好了!”秋实惊喜道。

苏云锦看着那色泽剔透的香膏,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原料危机?正好让她推出新品,提价!

果然,当这批限量版的“凝露茉莉香膏”推出后,尽管价格比普通版翻了一倍还多,依旧被老客们一抢而空。甚至还有闻风而来的新客,愿意出更高的价格求购。

“锦瑟坊”的名声,随着这次成功的危机公关和产品升级,再次提升。

苏云锦的腰包,也以更快的速度鼓胀起来。

她不仅还清了之前盘铺子和扩大生产的借款,还攒下了一笔相当可观的积蓄。

事业顺利,生活充实。

偶尔,在夜深人静算完账目,看着窗外明月时,她也会想起那个名义上的夫君,陈琢。

听说他闭门苦读,准备参加来年的春闱。

他们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都是客气而疏离的问候。

这样,挺好。

苏云锦想。

她和他,本就是两条路上的人。

他追求的是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而她追求的,是经济独立,是掌控自己命运的能力。

她不需要依靠任何人,她自己,就是最大的依靠。

就在苏云锦的事业风生水起之时,春闱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京城里,逐渐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举子,变得格外热闹。

一种莫名的紧张氛围,也开始在空气中弥漫。

苏云锦并不知道,一场因她而起的风波,正在暗中酝酿。

而这场风波,将会把她和那个几乎被她遗忘的“夫君”,再次牵扯到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