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再试图夺回它,而是做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他抬起手,掌心对着那个“望”字,然后,他的身体开始缓慢地、却坚定地,向内塌陷。他的身形,他的故事,他所有的记忆与情感,都在这一刻,化作最纯粹的本源,被那个“望”字一点点吸入。
“这是……我的全部。”残笔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微弱,但眼神却前所未有的清明,“我的故事,我的反抗,我的……存在。”
他把自己,连同他所代表的“故事世界叛逃主角”这个概念,都献祭给了那个“望”字。
当残笔彻底消失,那个“望”字的光芒瞬间暴涨,然后又迅速内敛,最终化作一枚晶莹剔透的符文,悬浮在吧台之上。它不再是单纯的“希望”残片,而是融合了“反抗”、“自我”以及“未完待续”等诸多概念的,一个全新的“故事核心”。
“嗯,不错的食材。”厨师终于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他拿起那枚符文,又看了看卷轴上吴迪留下的“问号”。
“吴迪,你的‘作品’呢?”厨师问道。
吴迪笑了笑,没有多言。他伸出手,对着那张卷轴轻轻一招。卷轴上的“问号”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从纸面剥离,化作一道流光,飞入吴迪掌心。
那道流光,是吴迪以“误读”概念为基底,以残笔的“反抗火种”为核心,再辅以“未完待续”的“可能性”所“烹饪”出的,一个全新的,属于“门外”的“概念火种”。它没有实体,却比任何实体都更真实。
厨师接过吴迪手中的“概念火种”,又看了看残笔所化的“故事核心符文”。他将两样东西并排放在吧台中央。
“主题:反抗。食材:破碎的希望,未完待续的火种。”厨师轻声念道,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光芒。
他没有像之前那样,将食材随意投入锅中。这一次,他的动作,变得缓慢而庄重。
他先是拿起残笔所化的“故事核心符文”,将其放置在一个古朴的石臼中。石臼的材质,吴迪从未见过,它似乎能够吸收一切概念,却又保持自身的纯粹。
厨师没有使用任何工具,他伸出手指,轻轻地、有规律地,在符文上敲击。每一次敲击,都仿佛敲打在时间的脉络上,敲打在概念的底层。
祝融曦屏住呼吸,她的小本本上,已经写满了“看不懂”、“太厉害了”、“主人也要学吗”之类的字样。
吴迪则全神贯贯注地“看”着。他用【唯一真我】的天赋,将厨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意念,都解析到最微观的层面。
他发现,厨师的敲击,并非为了击碎符文,而是为了“梳理”符文内部混乱驳杂的法则与概念。将那些因为“笔者”的压制而扭曲变形的“反抗”概念,重新理顺;将那些因为绝望而黯淡的“希望”概念,重新点亮;将那些因为流浪而沾染的“疲惫”概念,彻底剥离。
这个过程,像是在解构一个宇宙,又像是在重塑一个灵魂。
当符文被梳理得晶莹剔透,散发出一种纯粹而坚韧的光芒时,厨师停下了敲击。他将符文从石臼中取出,放置在一块散发着淡淡光芒的玉盘上。
然后,他拿起吴迪的“概念火种”。他没有敲击,也没有揉捏。他只是将它轻轻地,悬浮在符文上方。
“概念火种”与“故事核心符文”,在空中相遇。
没有碰撞,没有融合。它们只是彼此“注视”着,彼此“理解”着。
吴迪“看”到了。
他“看”到了“概念火种”中蕴含的“误读”与“未完待续”,是如何悄无声息地,为“故事核心符文”中那份“被碾碎的反抗”找到了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