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罢,福伯将战报收起,退回楚风烈身旁。
金銮殿内再次陷入死寂,官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的表情从震惊到难以置信,再到复杂难辨。
尤其是王允、魏鑫英等人,脸色早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 他们刚还在为楚怀瑜、楚怀谨邀功,如今楚逸辰的战绩一出来,之前的夸赞瞬间变得黯淡无光。
“哈哈哈!” 一阵爽朗的笑声打破沉寂,李忠大步出列,声音震得地面都微微颤动,“陛下!此乃天大的喜事啊!
武安王殿下一举荡平北蛮三十多万精锐,不仅解了北疆和辽州的危机,更扬我大楚国威!臣恳请陛下,大肆庆贺!还要重赏武安王殿下与参战将士!”
“臣附议!” 孙启紧随其后,带着一脸的兴奋道:“恭贺陛下,从此北疆安枕无忧。
陛下,武安王殿下以少胜多,覆灭北蛮精锐,此等功绩,足以载入史册!臣请陛下赏赐幽冥军与黑甲军将士,以安军心!”
“臣也附议!” 其余一众武将们纷纷出列,齐声高喊,“请陛下重赏武安王,庆贺大捷!”
武将们的声音整齐划一,震得殿内烛火微微晃动,眼中满是激动与敬佩 —— 他们常年征战,最懂以少胜多的艰难,更知覆灭白熊骑士军团意味着什么。
楚风烈笑着点头,再次大笑道:“嗯,众爱卿说的在理,是该好好犒赏。来人,准备拟旨……”
“陛下,且慢!微臣以为,此举不妥!万万不妥!”就在楚风烈正欲宣布如何封赏之时,一道不和谐的声音突然响起。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王允从文官队列中走出,脸色凝重地躬身行礼。
他眼角的余光扫过魏鑫英和李宏远以及楚文渊等人,见到几人微微点头后,心中顿时有了底气。
楚风烈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语气平淡:“哦!王尚书有何不妥?”
王允听到楚风烈称呼他王尚书,而不是王爱卿后,知道楚风烈已经不喜。
可是想到若是再让楚风烈封赏楚逸辰的话,不仅对楚怀瑜等人不利,而且会那些中立的官员倒向楚逸辰,这是他们这些世家绝对不能允许的。
于是他抬起头,目光扫过殿内,声音带着几分急切:“陛下,您刚登基不久,大楚历经战乱,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国库也尚未充盈。
如今武安王擅自兴兵,虽取得大胜,却恐引起周边诸国忌惮啊!”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郑重:“北蛮、番禺、西戎、高丽的使者都还在京城,若是我们大肆庆贺,会让他们觉得我大楚野心勃勃,恐会联手对付我大楚!
再者,武安王此举,是擅自挑起战事,而非被动防御,陛下刚登基,正需树立仁德形象。
太孙殿下与靖安王殿下在江南赈灾,日夜操劳,安抚百姓二十余万,无一饿死,此乃仁德之举,关乎民心向背,将陛下的仁德之名宣扬至天下皆知。
而武安王却一味杀伐,斩敌三十余万,虽扬国威。
但若是陛下此时封赏武安王,岂不是将陛下建立起来的仁德之君的形象毁于一旦,更是将陛下置于不义之地!”
他深吸一口气,猛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几分悲愤:“陛下!武安王此举,看似大胜,实则隐患无穷!
他不遵皇命,擅自兴兵,若不加以惩戒,日后恐有将领效仿,危及皇权!臣恳请陛下,严惩武安王,以正朝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