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车程伊始
白色考斯特中巴车平稳地行驶在通往高速路口的城市主干道上。清晨的阳光透过宽大的车窗洒进车厢,在洁净的地板上投下明晃晃的光斑。车内空调温度适宜,引擎发出低沉而均匀的嗡鸣。
最初的喧嚣过后,车厢内陷入了一种微妙的安静。每个人似乎都在适应着这个临时组成的团队,以及接下来几天朝夕相处的旅程。
林风坐在中后排靠过道的位置,身体坐得笔直,目光看似平静地注视着前方道路的延伸。赵雅雯就坐在他旁边靠窗的座位,两人之间只隔着一个狭窄的过道。她微微侧头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城市街景,鼻梁上架着一副精致的无框眼镜,为她平添了几分知性沉稳的气质。她手里拿着一份关于江州市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汇编,似乎看得很专注。
然而,这种表面上的平静很快被打破。
坐在前排的富春县县长李东,似乎有些坐不住。他调整了一下坐姿,解开西装最嗓子,转过头,脸上堆起热情的笑容,对着赵雅雯的方向开口:
“赵处长,坐后面会不会有点颠?要不……到前面来坐?我们也好聊聊这次调研的重点,你们财政口的视角可是关键啊。” 他指了指自己旁边空着的座位,意图明显。
这话一出,车内几个或闭目养神或看资料的人都微微动了动,注意力被吸引过来。
赵雅雯闻声,从文件上抬起目光,透过眼镜片看向李东,脸上露出一个得体而疏离的微笑。她轻轻推了推眼镜框,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谢谢李县长好意。后面挺好,视野开阔,也安静,正好看看资料。” 她顿了顿,目光自然地转向身旁的林风,语气变得更为自然,甚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自己人”的随意,“而且,我和林风县长以前在市里就共事过,算是老熟人了。正好有些关于调研具体安排和基层实际情况的想法,路上跟他聊聊,他是组长,得先听听他的意见,统一一下思路。”
她这番话,既婉拒了李东的邀请,又给出了一个合情合理、无法反驳的理由——工作需要,并且点明了与林风的“老同事”关系,巧妙地化解了可能的尴尬,也堵住了其他人的口。既保持了距离,又不失礼貌。
李东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迅速恢复自然,打了个哈哈:“哦,对对,老同事沟通起来是方便。那行,你们聊,你们聊。” 他讪讪地转回身,拿出手机,掩饰性地划拉着。
这个小插曲过后,车厢内的气氛似乎活络了一些。或许是为了避免冷场,也或许是想在旅程开始时就确立自己的存在感,几位成员开始主动挑起话题。
最先开口的是市发改委的孙伟处长。他扶了扶眼镜,目光扫过车内众人,语气带着学者特有的严谨:“这次去江州,重点还是要看他们的产业布局是否符合区域经济理论中的增长极理论和点轴开发模式。江州北部山区和南部平原的发展差异,正是我们研究非均衡发展战略实践的绝佳案例。” 他说话喜欢用专业术语,带着一种理论上的优越感。
坐在他斜前方的农业农村局陈涛处长闻言,转过头,黝黑的脸上露出朴实的笑容:“孙处说的理论是高大上,不过咱们到了地方,还是得看实实在在的东西。我听说江州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打造上下了狠功夫,比如他们的‘江州白茶’和有机水产养殖,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农民增收效果很明显。这个实操经验,更值得咱们琢磨。”
孙伟微微颔首,似乎对陈涛的补充表示认可,但依旧坚持自己的角度:“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否则容易陷入盲目。他们的产业链构建,是否考虑了外部性和规模经济效应,这是评估其可持续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