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关键不请自来。他直接来到林风办公室,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资料。
“听说你遇到难题了?”关键开门见山,将资料放在桌上,“这是我收集的类似案例,也许对你有帮助。”
林风翻开资料,里面不仅有成功案例,还有失败教训,分析十分透彻。
“你怎么知道我需要这些?”
关键神秘一笑:“在榆林县,我想知道的事,自然有办法知道。”
资料中有一个案例引起林风特别注意:某县通过“土地入股+就业保障”模式,成功解决了类似问题。这个思路与赵雅雯的建议不谋而合。
“我觉得这个模式可以借鉴,”关键指着案例说,“但需要根据榆林实际情况调整。”
“最大的问题是资金,”林风皱眉,“前期投入很大。”
“资金我可以帮忙牵线,”关键压低声音,“但有条件——开发必须公开透明,不能搞暗箱操作。”
这个承诺让林风既感激又警惕。关键作为商人,如此热心帮助,背后是否另有目的?
二月伊始,林风带着精心准备的方案找到杨帆书记。出乎意料的是,杨帆对方案大加赞赏,并主动表示可以帮助争取市里支持。
“不过,”杨帆话锋一转,“河口村示范区项目也要抓紧。省里马上就要来调研,这是展示我县形象的好机会。”
从杨帆办公室出来,林风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明白,杨帆的支持是有条件的——他必须同时推进两个项目,不能厚此薄彼。
当天下午,张建国县长也找林风谈话,内容却截然不同。
“经开区地块问题要稳妥处理,不能急于求成。”张建国语气严肃,“特别是职工安置,要充分考虑县财政承受能力。”
两位主要领导的指示南辕北辙,林风陷入了两难境地。他知道,自己正处在权力博弈的漩涡中心,每一步都要如履薄冰。
晚上,林风独自在办公室思考对策。手机响起,是夏晚晴发来的信息:
「遇到难题了?记住,有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
这条信息来得恰到好处,仿佛她对他的处境了如指掌。
林风沉思良久,终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以退为进,先集中精力攻克河口村示范区,以此争取更多政治资本,再回头解决经开区地块问题。
这个决定风险极大,但可能是打破僵局的唯一办法。
(第五十八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