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这那的!”周教授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能源指标、土地审批、部分受限材料的特供渠道,这些硬骨头,国家队来帮你啃。你们‘长青科技’负责最核心的技术攻坚和落地实施。这是双赢,也是为了确保我们在这条关键赛道上,不走弯路,不掉队!”
挂断通讯后,林长青久久站立在原地。窗外的阳光洒进来,在他身上镀上一层金边。他感到肩上那沉甸甸的压力,似乎被分走了一部分,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更为宏大、更为庄严的责任感。
“星瞳”计划,不再仅仅是他个人野心的延伸,或是“长青科技”独占的王牌。它已经被赋予了国家战略的色彩,与这片土地的未来紧密相连。
晚上,他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苏雨晴。
苏雨晴正在核对婚礼请柬的最终名单,闻言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深思。“国家层面的介入……这意味着资源和政治阻力的扫清,但也意味着,我们失去了部分的‘隐秘性’和‘独占性’。”她放下手中的笔,看向林长青,“而且,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会受到更多宏观因素的制约。”
“我知道。”林长青走到她身边,拿起一张烫印着星轨图案的请柬,指尖拂过那凹凸的纹路,“但这是必经之路。‘星瞳’的成长,需要整个生态系统的支撑,单靠我们,力量终究有限。与其在黑暗中独自摸索,不如融入更大的洪流,借力打力。”
他抬起头,目光穿透墙壁,仿佛看到了那个正在规划中的、规模远超最初设想的“基石”超算中心。“更重要的是,雨晴,如果我们创造出的,真的是未来文明的‘另一双眼睛’,那么它理应首先照亮我们自己的家园。”
苏雨晴凝视着他,从他眼中看到了不同于以往商业征伐时的锐利,那是一种更为开阔、更为深沉的担当。她轻轻靠进他怀里,听着他平稳有力的心跳。
“那就一起。”她闭上眼,声音轻柔却坚定,“无论这条路通向哪里,我们一起面对。”
数日后,一份印着庄严部门印章的红头文件,被秘密送达“长青科技”总部。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由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及顶尖科研院所专家组成的联合协调小组。
“基石”项目的战略高度与社会关联性,被瞬间提升至前所未有的层级。项目的推进速度,以肉眼可见的方式加快。原本可能需要耗时数年的土地征用和复杂审批流程,在特事特办的原则下迅速打通。一些市面上难以采购、甚至受到出口管制的特殊工业材料和高精度部件,也开始通过保密渠道,源源不断地运抵指定的预备厂区。
林长青站在即将动工的超算中心选址——一片位于西北某省人迹罕至、却能源供应充足区域的广阔荒地前,迎着猎猎狂风,衣袂翻飞。
他脚下的土地不再仅仅属于“长青科技”,它承载着一个古老国度在智能时代奋起直追的雄心,也寄托着人类窥探智慧本源、迈向更深邃未来的希望。
“星瞳……”他在心中默念,目光投向广袤无垠、被风沙染成昏黄色的天空,“你的摇篮,将由一个国家的力量来共同铸造。不要让我们失望。”
风卷起沙尘,呜咽着掠过旷野,仿佛是对这无声誓言的低沉回应。帝国的科技树,在这一刻,深深地扎入了家国的土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