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狂喜如同烈酒,其醉人的效力在“长青科技”芯片设计部持续了整整一天。但酒精总会挥发,当第二天清晨的阳光再次洒入这片区域时,一种更加复杂、混合着亢奋与隐隐不安的情绪,开始在空气中弥漫。
首轮硅片功能正常的消息,在林长青的授意下,并未立刻对外公布。但“长青科技”芯片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传闻,却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不可避免地在极其有限的技术圈层内荡开了涟漪。这涟漪,很快便演变成了滔天巨浪。
首先引爆的,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技术专业论坛“硅谷在线”。一个注册不久、匿名的账号,发布了一份语焉不详却足够引爆眼球的帖子。
帖子的标题用加粗的红色字体写着:【惊爆!中国“长青科技”首款自主架构芯片流片成功,据称性能比肩泰坦V,能效高出30%?!】
帖子内容没有提供任何具体数据或测试报告,只是含糊地引用了“内部消息人士”的透露,并刻意强调了“全新架构”、“颠覆性设计”、“能效碾压”等极具冲击力的词汇。
一石激起千层浪。
最初的回帖几乎是清一色的嘲讽和质疑。
“又一个来自东方的神话?每年都能听到几个,最后都成了笑话。”
“比肩泰坦V?能效高30%?他们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这需要多大的架构革新和工艺支撑?‘长青科技’?没听说过有什么深厚的芯片积累。”
“估计又是搞了个什么AR公版魔改,然后吹上天了吧?坐等打脸。”
“匿名消息?连个测试截图都没有?这炒作手法也太低劣了。”
质疑声如同密集的冰雹,瞬间将那个孤零零的帖子淹没。绝大多数资深工程师和行业观察者,基于对芯片研发难度的深刻认知和对“长青科技”过往主业(材料、AI)的印象,本能地认为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或者至少是夸大其词的营销噱头。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几个小时后,某家以捕风捉影、炒作科技概念闻名的边缘财经媒体,迅速转载并加工了这个消息,标题变得更加耸人听闻:【中国黑马挑战芯片霸权!“长青芯片”疑似弯道超车,巨头泰坦恐遭重击!】
这篇文章虽然依旧缺乏实质内容,但其煽动性的语言和刻意营造的中西对抗叙事,成功地将这个消息从专业论坛扩散到了更广泛的财经和科技媒体圈。
更多的媒体开始跟进报道,尽管大多持谨慎和怀疑态度,但“长青科技”、“自主架构”、“挑战泰坦”这些关键词,已经如同病毒般开始传播。
网络上的舆论迅速分化。一部分民族情绪高涨的网友开始欢呼雀跃,将“长青科技”视为打破国外垄断的英雄;而更多的理性派和技术爱好者,则对此嗤之以鼻,要求“拿出证据”,嘲讽这是“新型骗股价手段”;还有一部分人,则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等待着后续发展。
“长青科技”对外公布的媒体联络电话,很快就被打爆。前台和公关部的邮箱里,塞满了各种询问、求证甚至挑衅的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