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有问他要沉淀多久,也没有流露出丝毫担忧会影响公司进程的情绪。这种无条件的信任与支持,如同最坚实的后盾,让林长青心中那丝因能力停滞而产生的焦躁,悄然平复了许多。
他睁开眼,看向她。夜色中,她的眼眸清澈而坚定,映照着城市的微光,也映照着他的身影。
“好。”他应道,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
接下来的日子,林长青的生活节奏明显慢了下来。他不再频繁地深入实验室进行极限推演,也不再高强度地动用宏观视野去监测遥远的信号。他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看似“无用”的事情上。
他会在清晨阳光最好的时候,坐在露台上,并非进行高深冥想,只是单纯地闭目感受阳光照在皮肤上的暖意,聆听远处街道模糊的车流声,让精神如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般,自然地放松、汲取。
他会重新翻阅那些早已被他“扫描”进大脑的基础科学着作,从牛顿定律到量子力学,从元素周期表到基因编码。但这一次,他不再追求速度和记忆,而是尝试用最朴素的方式去“理解”和“感受”那些公式与定律背后的美感与和谐,尝试将自己的认知,与天眼所“看”到的规则景象相互印证。
他甚至会拿起纸笔,亲手进行一些早已被计算机取代的复杂计算,感受笔尖与纸张摩擦的触感,体验思维在既定逻辑轨道上一步步推导的过程。这种“慢”,对他而言,是一种全新的修行。
苏雨晴将他的变化看在眼里。她细心地调整了他的饮食,增加了一些安神补脑的食材。她会在傍晚拉着他一起在园区里散步,不谈工作,只是随意地聊些日常,或者干脆什么都不说,只是并肩走着,看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长。
偶尔,在深夜,林长青依旧会习惯性地尝试内视。那“星璇”依旧黯淡,旋转依旧迟滞。但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他感觉那“毛玻璃”似乎变薄了一点点,那阻滞感不再那么令人窒息。更重要的是,那种因过度透支而产生的、灵魂深处的虚弱感,正在被一种缓慢滋生的、扎实的温润感所取代。
他知道,急不来。力量的沉淀,如同美酒的陈酿,需要时间的洗礼。
这天晚上,他再次结束了一次短暂的内视,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端起桌上已经微凉的茶水喝了一口。
苏雨晴放下手中的平板电脑,看向他。
他没有说话,只是对她微微点了点头。
一个无声的交流。
苏雨晴的唇角轻轻弯起,露出一个了然的、安心的微笑。
窗外,星河低垂,万籁俱寂。能力的潮水暂时退去,不是为了逃离,而是为了积蓄下一次,更加磅礴的奔涌。
(第158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