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一次“项目管理”(1 / 2)

初冬的寒意悄然渗入城市的每个角落。周六的清晨,天色灰蒙蒙的,林长青骑着自行车,穿过清冷的街道,前往与赵伟团队约定的碰面地点——师范大学附近的一家小咖啡馆。他的背包里,除了课本,还装着记录了项目进展的笔记本,以及几张他亲手绘制的、关于游戏界面布局的草图。

这是他第一次以项目发起人和管理者的身份,正式介入开发过程。签署合同只是开始,如何确保项目按照既定方向和进度推进,才是真正的挑战。他不再是那个只需下达指令的独行侠,他需要协调,需要沟通,需要解决团队协作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

推开咖啡馆的门,一股混合着咖啡香和暖气的热浪扑面而来。赵伟、孙伟、李哲三人已经坐在靠窗的卡座里,面前摊开着笔记本电脑和打印出来的代码。

“林学弟,这边。”赵伟看到他,抬手示意。

林长青走过去,脱下略显厚重的外套,在空位上坐下。他没有寒暄,直接切入正题:“几位师兄,这周进度怎么样?核心框架搭建还顺利吗?”

他的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自然的、关注核心目标的导向性。

赵伟推了推眼镜,将电脑屏幕转向他一些:“基础的用户注册登录、数据库连接这些已经搞定了。现在卡在好友系统的数据库关系设计上,还有那个‘异步资源收集’的逻辑判断,比预想的要复杂一点。”

李哲性子急,在一旁补充道:“主要是担心并发问题,如果以后用户多了,同时操作,怕服务器扛不住,或者数据出错。”

林长青安静地听着,目光落在屏幕上那些密密麻麻的代码上。他看不懂具体的语法,但在赵伟解释问题本质时,他脑海中那缓缓旋转的“星璇”似乎微光流转。他将精神力集中于“理解”而非“记忆”,尝试去感知代码结构背后所代表的逻辑流。

这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在他高度集中的感知下,那些冰冷的代码仿佛活了过来,变成了一条条清晰的数据路径和逻辑判断节点。他能“感觉”到赵伟所说的那个“关系设计”在哪里显得臃肿,哪个“逻辑判断”的环节可能存在冗余循环,增加了不必要的服务器负担。

他没有立刻指手画脚,而是等赵伟完全阐述完困难和他们的初步解决方案后,才沉吟着开口。

“赵师兄,关于好友关系的数据库设计,”林长青用手指在桌面上虚画了一个简单的结构图,“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不直接存储复杂的双向关系状态,而是只记录‘关注’这个单向动作?比如,A关注了b,就在数据库里记一条‘A -> b’的记录。判断是否为好友,或者能否进行资源收集,只需要查询是否存在这条记录即可。这样结构更简单,查询效率也可能更高。”

他顿了顿,看向李哲:“至于李师兄担心的并发问题,我觉得在初期,我们可以不用追求完美的实时一致性。是否可以引入一个简单的‘操作日志’队列?玩家的收集操作先快速记录到日志里,然后由后台服务异步地去处理实际的资源增减。这样虽然数据更新有极短的延迟,但能极大缓解服务器在高峰期的瞬时压力,保证大部分玩家操作的流畅性。”

他的话语清晰,提出的思路直指问题的核心瓶颈,并且给出了一个在技术和用户体验之间取得平衡的、切实可行的折中方案。这完全不像是一个技术外行的臆想,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架构师在梳理系统脉络。

赵伟三人听完,都愣住了。他们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和豁然开朗。

“只记录单向关注……操作日志队列……”赵伟喃喃自语,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了几下,模拟着林长青提出的结构,眼睛越来越亮,“对啊!这样确实能简化很多!我们之前钻牛角尖了,总想着一步到位模拟真实的社交关系!”

李哲也兴奋地一拍大腿:“异步处理!这个思路好!先把操作接住,再慢慢消化,用户体验几乎无感,服务器压力却小多了!林学弟,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

孙伟虽然话少,也忍不住点头,看向林长青的目光里充满了佩服。

林长青微微一笑,并没有因他们的称赞而自得。他知道,这只是借助了超越时代的思维方式和天眼通带来的独特分析视角。他点了点自己带来的草图:“那么,这个问题如果能解决,我们来看看下一步的界面布局和功能交互细节……”

接下来的时间,会议效率极高。林长青展示了他绘制的草图,详细解释了每个按钮的用途,每个信息栏的摆放逻辑,以及他希望玩家能够获得的最核心操作体验。他不懂美术,但他对“可用性”和“引导流程”有着近乎本能的敏锐。

赵伟团队则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提出反馈,哪些效果容易实现,哪些可能需要替代方案。双方在有商有量的讨论中,不断将模糊的概念具象化,将策划案上的文字,一点点转化为可执行的任务清单。

林长青在这个过程中,悄然扮演着项目管理的角色。他记录下讨论确定的要点,明确下一步各自的任务分工,并约定了下一次碰面检查进度的时间。

他意识到,管理并非高高在上地发号施令,而是清晰地定义目标,疏通执行过程中的阻塞,并确保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朝着同一个方向用力。

当会议结束,窗外已是华灯初上。赵伟三人收拾好东西,脸上都带着解决问题后的疲惫与满足。

“林学弟,跟你合作真是太痛快了!”李哲心直口快地说道,“思路清楚,一点就透,比跟我们导师沟通还顺畅!”

赵伟也郑重地点了点头:“放心吧,按照今天讨论的方向,下周我们一定能拿出一个可演示的基础版本。”

看着他们充满干劲地离开,林长青独自坐在咖啡馆里,慢慢喝完了已经微凉的咖啡。第一次正式的项目管理实践,比他预想的要顺利。他成功地运用了自己的优势,化解了技术难题,推动了项目进展。

这种将脑海中的蓝图,通过协调和沟通,一步步变为团队共同目标和行动的过程,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成就感。这不仅仅是资本的积累,更是能力、经验和信心的全方位锤炼。

他付账离开,走进初冬的夜色里。清冷的空气让他精神一振。他知道,《星尘物语》这艘小船,已经在他的掌舵下,正式驶出了港湾。前方的航程未必一帆风顺,但他已经准备好了迎接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