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青的阅读范围,如同悄然蔓延的树根,向着更深的土壤和更广的区域延伸。高中课本早已无法满足他思维的渴求,那些大学教材和科普读物,成为了他构筑认知大厦的新基石。
他不再满足于《微积分基础》和《普通物理学》。在他的书桌上,开始出现《时间简史》那引人遐思的黑色封面,出现《可怕的对称》那探讨物理与美学奥秘的书页。他还托母亲借来了《线性代数及其应用》和《c语言程序设计》,试图从多个维度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
这些书籍混杂在同学们的练习册和试卷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课间,当有人好奇地凑过来,看到那些令人头晕的数学符号或艰深的物理概念时,往往咋舌离开。林长青在他们眼中,变得更加“深不可测”。但这种“深不可测”,伴随着他依旧温和的态度、乐于解答基础问题的耐心,逐渐转化为一种真正的威望。同学们看他的眼神,少了最初的惊讶,多了由衷的敬佩。
一次午休,苏雨晴拿着自己的英语笔记走过来,想和他讨论一个复杂的从句结构。她看到他正对着一本《线性代数》凝神思索,修长的手指在书页的矩阵示意图上轻轻描画,眼神专注,仿佛整个心神都沉浸在那个由数字和向量构成的世界里。
她没有立刻打扰他,而是静静站在一旁等待。阳光透过窗户,在他低垂的眼睫上投下小小的阴影。她注意到,他思考时,唇角会微微抿起,形成一个极其专注的弧度。这种沉浸在智慧探索中的状态,让她觉得格外动人。
林长青察觉到她的存在,从书海中抬起头,眼神里的深邃还未完全散去。“怎么了?”他问,声音温和。
苏雨晴晃了晃手中的笔记,微微一笑:“有个句子不太确定,想请教一下林老师。”
她用了“林老师”这个称呼,带着一点俏皮,更多的却是真诚。在她心里,他在很多方面,确实已经具备了引导者的能力。
林长青接过笔记,仔细看了看,很快便用清晰的逻辑帮她厘清了句子结构,还顺便拓展了几个类似的语法点。他的讲解一如既往地切中要害,苏雨晴立刻豁然开朗。
“谢谢。”她收起笔记,目光落回那本《线性代数》上,轻声问,“看这些……会觉得吃力吗?”
林长青合上书,摇了摇头:“不会。觉得很有意思,像是打开了另一扇窗户,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他顿了顿,看向她,“就像你读那些历史着作和文学作品,能看到时代和人性深处的风景一样。”
苏雨晴微微一怔,随即心底涌起一股暖流。他理解她的世界,正如她尝试去理解他的世界。这种双向的认知和尊重,让他们的交流超越了简单的情愫,有了更深层次的基础。
这天放学后,班主任李老师将林长青叫到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