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经商一定不能跟权挂钩,商就是商越纯粹越好,这样才能抗风险。
但在古代完全不一样,商没有权护着,是要被人家吃干抹净的,你就是人家的一碗菜。
顾青荷手里那么多赚钱的手段,香皂,玻璃,盐,糖这些哪一样她敢拿出来?
到现在为止她也只敢养猪养鸡制作一点腊肉香肠摆摊卖,旁的是一点都不敢动。
“你家的事情,你自己做到心里有数就行。”顾青荷笑着说道。
孟月乐已经嫁人了,这到底是别人家的事情,她不能插手也不要多问这点还是懂的。
“夫君已经将家里的账册,银钱全部都给我了,他自己不爱管这些事。
我看了一下账本现银不少,就想着弄一块茶园,婶婶你说怎么样?”
孟月乐在宋家生活了六七年,做事的风格挣钱的思想,都收到了顾青荷的影响。
因此不愿意让家里的银钱一直在地窖里躺着,就想着钱生钱多挣一点。
她往后也是要生孩子的,儿子也是要送去读书科举的,科举到底有多费钱?
家里养几个读人需要多少银钱,光是看一看宋叔叔家的几个弟弟就知道。
学堂这边的开销,一年就是三百贯钱,这还是减去了学子们交完束修后的开支。
也就是说,即便是学子们把所有的束修都交齐了,宋家办这个学堂每年还要亏三百贯钱。
再加上四个孩子的笔墨纸砚开销,偶尔购买的书籍,一年至少需要一百贯钱。这还没算赶考时需要的考资。
所有孟月乐也想挣钱,正好她是见识过顾婶婶是如何赚钱的,想了想顾婶婶各种赚钱的手段后,她把目标放在了茶园。
宋家的茶园虽然现在还没有产生收益,但茶叶的价格就在这里,那么大的茶园也是摆在那里的,赚钱是迟早的事。
她敢肯定的说,顾婶婶弄的那个茶园,后期的收益,一定不比养蚕来的少。
养蚕是需要技术的,是一件精细活,幼蚕娇弱一不小心就能养死然后血本无归。
再加上种桑养蚕很麻烦,要置办器具还要修建蚕房,孟月乐想来想去都不想把自己弄的那么累,所有种茶是很好的选择。
只要把地开垦出来,将茶树给种活了,后面基本上都不用怎么打理的,等到每年的春夏之季,将茶叶采摘回来就行了。
到时候还能跟宋叔叔他们家一块卖茶叶,说不准价格还能比单独卖更高点。
“你想要种茶树吗?可以啊。不过这事你夫君文施瑞可知晓,他同意吗?”
顾青荷点点头后又继续问道,她倒不是觉得这件事,孟月乐没有做主的资格。
而是在做任何决定前,夫妻两个最好是要商量一下,不要弄成误会就不好了。
孟月乐跟文施瑞还是新婚夫妻,有些事情她可能不太懂,顾青荷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一下,以免两人心生隔阂误会。
“说过的,昨天晚上就已经商量过了。他认可我的决定,不过他不会出门帮我。只能将他那管家暂时给我用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