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这些奇葩规定,顾青荷放弃了自己那灵机一动的想法,还是老老实实的给孩子准备无水又耐饿的干麦饼。
为了避免孩子口渴,不敢喝水,顾青荷制作麦饼时连盐都不敢放,但又怕不吃盐没力气,于是只放了一点点盐提味。
好在童生试一场只考一天,早上吃两三个白面馒头,然后去考场再吃一个饼子,基本上就能够熬到晚上放考回来了。
宋瑾看着周围紧张不安的考生们,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时辰已到,入场的号角响起,他也随着人群有序进入考场。找到自己的座位后,他小心的铺开纸笔,等待着考题发放。
第一场考试开始,宋瑾拿到试卷,迅速浏览了一遍题目。四书文的题目他并不陌生,平日里的刻苦研读让他胸有成竹。
他略作思索,便奋笔疾书起来,笔下的文字如行云流水般倾泻而出。
试帖诗的题目也难不倒他,他巧妙地运用所学,将诗句组织得意境优美、对仗工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考场上只听得见沙沙的书写声。宋瑾全神贯注的答题,丝毫没有注意到周围考生们的焦虑与烦躁。
日落时分,他自信地交上答卷,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了考场。
他知道,首场考试他发挥得不错,接下来,只需继续保持状态,迎接后续的挑战。
第一场考试完毕后,翌日下午官府就会把第一场考试通过的人员名单贴出来。
然而第二日清晨就会开始考第二场考试,宋瑾很幸运的在名单之上,通过了一场考试。见此一幕,全家人都不由的为他高兴。
因为第一场考试主要是刷人的,将没有学识的人,想要投机取巧的人给刷下来。
这一场考试的通过率,其实只有百分之二十,这一场考试过了后,后面的几场考试,就不会刷人了,直到考试结束。
然后才会公布上榜人员名单,只有榜上有名之人,才能在四月去府城接着考。
不过为了不影响宋瑾这孩子后面的发挥,一家人对于这个结果一直都是冷处理。
不表现的过于激动,也不会一点意思都不表达。祝福两句也就算了。
县试五场考试中,其实第一场是最难的,后面几场只是为了排名,跟第一场比起来算不上多难,宋瑾很快就考完了。
考完试之后的宋瑾,整个人都萎靡了一圈,精神状态极差,回家倒头就睡,这一觉睡了六七个时辰,等翌日起床这才恢复。
然后一家人就进入了紧张的等待当中,三日后,上榜名额公布出来了。
这一次参与县试考试的人数是八十人,总共上榜却只有十五人,宋瑾很幸运的上榜了。接下来他就要去府城参与考试了。
府试的时间是四月份,距离现在开考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于是宋瑾便跟着宋书宴提前出发,而顾青荷则带着另外几个孩子回了金秋村。
没办法春天已经来了,家里不仅要忙着春耕。顾青荷还要在家里安排人手养蚕。
这可是一年之中家里最大的几笔收益,顾青荷怎么可能不亲自盯着,至于儿子宋瑾那边,有他父亲陪着一块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