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去京城赶考,他就感觉到自己在学识上还有些不足,这些年天天待在家里读书。不过是闭门造车而已,没有半点长进。
他的那个弟子秦毅倒是去过不少地方,眼界学识其实早就已经超过他了。没有中举,也只不过是运气不佳而。
学识不足,要么出门游学要么多读书,可惜他家穷啊,哪来的钱买书籍啊?
至于游学就更加不可能了,因为游学是出门在外,要买马车仆人带家丁,这些费用可不是他一个老举人能够承担的。
所以他盯上了宋家的书屋,跟着宋书宴一家子来到金秋村后,董老夫子便急不可耐的要去学堂的书屋,让宋瑾小子赶紧带路。
“小子,你家学堂到底修建在哪里的?书屋在哪,赶紧带老夫过去看看。”
“夫子,您别急啊!”
“咱们这一路上奔波七八天,您都不累啊?不打算休息休息啊?”
“我们午饭都还没吃呢!”
董老夫子一摆手急切的说道:“老夫不累。宋家小子你可别在这废话,赶紧带老夫去,有书看午饭不吃也罢。”
宋瑾无奈一笑说道:“夫子,学堂离这儿不远的,我这就带您去。”
一路上,董老夫子不停的询问着学堂的情况,宋瑾也耐心的一一作答。
不一会儿,他们便来到了学堂。
学堂里布置得十分雅致,桌椅摆放整齐,墙壁上还挂着不少名人字画。
讲课的讲台后面还镶嵌着一块巨大的黑板,董老夫子有些疑惑的快步走到黑板前,伸手摸了摸,随即问道。
“宋家小子这是何物?如此光滑平整。”
宋瑾笑着上前拿了一根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后这才解释道。
“夫子这叫黑板,用特制的笔在上面写字,写完后还能用湿布擦去,十分方便。”
董老夫子一看那字连连点头,“妙哉妙哉,你们宋家果然是用心办这学堂。”
接着,宋瑾便带着他来到了旁边的大书屋。书屋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
一排排书架上摆满了密密麻麻的各种古籍经典,至于有多少书籍完全数不清。
董老夫子眼睛都看直了,迫不及待的走到书架前,拿起一本古籍,小心翼翼的翻开。
随即眼眸一亮,嘴里还不停的喃喃道:“真是太好了,这些书老夫从未见过,果然全是先贤古籍,秦小子果然没骗我。”
他如痴如醉地看着手中的书,完全忘记了时间,直到宋瑾回了一趟家中,将家里给董夫子备着的食盒拿来学堂后。
董老夫子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跟着宋瑾前去吃饭,吃饭时,嘴上都还不停的唠叨着,什么吃饭费时间,浪费大好春光之类的。
见此模样的董老夫子,宋瑾无奈的摇头,但到底是随他去了,六十多岁的老头子了,还是让他随心所欲的好些。
董老夫子的家人,除了他的大孙子董浩岐跟着一起来了金秋村外,其余人都并没有跟来,全留都在了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