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货币(1 / 2)

钱币被收藏这事有好也有坏,对于朝廷来说肯定是有坏处的,收劣币制良币是要赔钱的,朝廷用不了多久就赔不起了。

而民间收集这些良币,也会使市面上的货币进一步的减少,加快朝廷制币。

如果这时候在有人私铸劣币,用来换朝廷的良币,那么后面的问题也就更大了。

不过对于老百姓来说,朝廷制良币是有好处的,家里存这种铜钱,它的价值肯定会更坚挺,不至于出现暴跌现象。

大家都想要良币,顾青荷家里也收藏了一些,虽然她也很清楚货币要流通,经济才会发展,但到底是时代不一样。

顾青荷只会考虑自己的小家,只想让自己家在日后的发展中,不至于因为货币受到经济上的损失,因此比较喜欢藏金银。

只不过这十来年,她家赚到的银钱基本上都用掉了,置办成了田地。

因此家中的现银其实并不多,之前床底下的银箱子都放不下了,可如今已经没有了一大半,全部换成了田地。

“衣料子还没选?”宋书宴问。

“正准备明天就去呢,”顾青荷又拿起一旁的话本子,一边翻看一边说道。

“这两年布料的价格也上涨了不少,一匹三等细棉布涨了六十多文,你说咱家明年要种点棉花吗?最近两年棉花价格估计不错。”

今年的天景其实比前两年好的多,除了中原那边的大河下游发洪水外,各地基本上没什么灾害,局势逐渐稳定了。

不过天灾这东西说不准,人家俗语都说,十年中,要有三年天干三年涝。剩下也就四年时间是过的风调雨顺的日子。

“棉花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在种了,特别是江南那边很多人连粮食都不种了。

全都跑去养蚕种棉去了,棉花的价格最多也就是这两年高一点。

日后价格只会越来越低,然后成为老百姓都穿得起的布料。”

不要以为顾青荷家里细棉布,纱绢,丝绸,锦缎这些料子天天穿着,就以为这个世界的衣服很便宜,所以老百姓都能穿上。

其实不是的。现在普通老百姓做一身衣服,依旧是要拿出不少积蓄来才行。

衣服料子还是很值钱的,金秋村的村民大部分穿的是棉麻,衣服上的补丁到处都是。

没有补疤的好衣服,那是出门寻亲访友做客才舍得穿上的,平时根本不会穿。

衣服有多贵呢!做上十几套衣服就可以修一间屋子了,老百姓家中多增加一间屋子,是可以传给子孙后人居住的。

可弄一堆衣服回来能做什么,穿一穿就旧了坏了,然后就不值钱了。

因此村子里的寻常百姓,只会存粮食存银钱建房子,但并不会多做衣服。

除非像顾青荷家这样的,富裕程度早就已经实现财富自由了,衣服是想穿新的就穿新的,一年要缝制十几套衣服。

两千两银钱购买的布料,肯定是不够做一辈子衣服的,但人家文家也不缺钱。

当初人家送来的聘礼里面,便有八抬聘礼全是衣料子,价格大概值三千贯钱左右。

然后还有四抬嫁妆是首饰,成套的首饰四套,价值大概一千五百贯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