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青荷拿到账本后一边记一边算,很快夏收的粮食产量,就被她给算出来了。
总共收获石粮食,水田那边七千亩的冬小麦,平均产量是2.1石。
旱地那边的产量是1.3石,另外顾青石家的三百亩田地,亩产是1.9石。
这个亩产量对于灾年来说也算是不错了,不过跟年景好的时候还是没法比,好的时候水田里的稻谷,一亩能收三石左右。
而旱地里的麦子平均亩产量也能有2.5石,如今却减产了一大半,这样一看就能明确的知道,旱灾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有多大。
顾青荷家旱地里的麦子,跟别人家的还不一样,他们家长工多还有牛。
麦子抽穗灌浆期间,他们有足够的劳力挑水灌溉,尽量减少旱灾的影响。
可村里很多人家,他们是没有这样的劳力的,一边又一边的挑水灌溉,就算是累死也浇不完几亩地,产量自然还会更低。
“夏收的小麦是石,不过还没有除去赋税,我们家的田地加上小弟顾青石家的田地,总共是八千亩。”
“夏收秋收两季税,按理说应该是1600石,但实际上估计要交2000石。”
“还算是不错,交完田税除去种子还有收获。”宋书宴满意的点点头。
顾青荷笑着白了他一眼说道:“你忘了种这些小麦费了多少人力。
家里固定“种田的人都有一百四十个,他们一年要吃800多石的粮食。”
”然后还有每个月的工钱,再加上一年四季的衣服,奖金赏钱节礼。
一年差不多要用一千六百两。按照前几年的粮价要卖3000石粮食才够。”
“这还没算请短工的工钱,把这些都除开,我们剩余的粮食还真不多。”
顾青荷在心里算了一下,最后能留下三分之二的粮食就已经很不错了。
宋书宴却并不觉得沮丧,有这么多的粮食在手,他底气十足,自信满满。
“小弟家的田地既然我们种着,那田税我们一起交了就是了,也不差他这点。
至于他的那部分粮食,你给他留三十石就行了,多余的粮食全都拿去卖钱。
到时候直接给他银钱,他现在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留那么多粮食给他,他也吃不完,放粮仓里还会发潮长霉。”
最后,顾青荷看了一眼顾青石的那本账册后决定道。分家后他每年要向他爹交两千石粮食养老,两千斤粮食大概十七石。
至于剩下的十三石粮食也够他一个人吃三年了,这些粮食不管是他自己一个人吃,还是拿去葛大夫家里一起吃,全看他自己。
顾青石自从决定学医后,这大半年以来几乎是住在葛家了,金秋村这边的新家他很少回,平时回也是回他爹娘那边。
基本上就是吃一顿饭,然后聊上两句,被徐氏催一催婚事后,就又离开了。
顾青荷不太管她小弟的事情,毕竟他是在学医又不是在干坏事,顾青石是一个很直白纯粹的人,顾青荷对她很放心。
看着小弟顾青石将一车又一车的粮食给他们爹娘送去,顾青山终于是坐不住了。
去年的冬小麦其实他也种了,只不过种的不多,更多的水田被他用来种玉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