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些庄稼汉只要抢在这个时候将麦子全部收回来,那就还有一口吃食在。
虽然旱灾还未结束蝗灾又接着来了,但日子还是要继续过的。
顾青荷每年的养蚕工作也是要进行下去的,不养蚕家里的收入可是要少一大截。
因为天干的缘故,桑园那边的桑树也收到了一些影响,叶子长的没有之前好,很多刚长出来的叶子被太阳一晒就卷边了。
好在顾青荷他们家的桑园足够大,因此即便是桑叶减产,春季的这两批蚕茧也养出来了。
然后就是县城的文老板,虽然这两年都在疯狂的囤货改做粮食生意。
但家中传统的纺织业也依旧做着,毕竟上有养殖大户,下有纺织的工人,家中还有那么多的织机,不可能说不做就不做了。
只是相对来说规模减少了,主要精力集中在丝绸的纺织上,棉布这一块减少了。
去年文老板知道顾青荷他们家没种棉花后,也就没来金秋村收棉花。
不过好在收购棉花的商人还不少,村民见文老板没来后,自然也就卖给了别人。
金秋村的路还算是比较好走,再加上过路的行商也爱往这边来。
棉花,山货,粮食他们都收,金秋村这边的村民是只要不赖就不会饿肚子。
当然一些极品例外。
“今年的蚕茧挣了两万两千七十四贯,再加上去年过年卖年货挣的,以及之前剩下的,现在咱们家里还有三万三千贯。”
顾青荷坐在书桌上一边打算盘一边看账本,而旁边的宋书宴则皱眉看着窗外,此刻滴滴答答的雨声,正不停的落着。
长达一年半的干旱在这场大雨之后,总算是能够得到缓解了,但蝗灾却不容乐观。
明明他们都已经扑杀了很多蚂蚱了,可是走到地里草丛中一看,依旧还是有很多,麦穗外面的叶片都被吃掉了一些。
好在家里依旧还有不少银钱,去年的腊肉腊肠价格高,一斤能卖到四百文,顾青荷他们家那四十几头猪都是赚了钱的。
顾青荷在家制作的腊鸡、腊鹅、酱板鸭也卖的很好,连同皮蛋咸蛋一起赚了不少银子。
当然,宋书宴回来时也用了不少银子,光是舒服柔软的细棉布都买了两百匹,他是一个不会挑选布料花色的,所以选择全买。
顾青荷会从中把自己喜欢的,自己一家人做衣服要的料子选出来,其余的存放在库房,等到夏收、秋收,年节发给长工。
他们的男性长工再加上女性长工,再加上买回来下人以及小孩子,总共两百多人。
这么多人置办一年四季的衣服,三百匹布料是怎么也要的。
不过不可能给他们全部用细棉布做衣服。
全用细棉布做衣服,宋家哪怕是再多的家业也给不起,所以廉价实惠的麻布粗棉布。这些才是给长工做衣服主要用的布料。
宋书宴从府城带的细棉布主要是用于发放奖金跟赏赐的,平常做衣服的料子,那都是直接在县城的铺子里买,让人家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