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晚实验室休息室那个未完成的触碰之后,我和傅瑾琛之间,像是隔了一层薄薄的窗户纸,谁都没有去捅破。
我们依旧为“曙光”项目奔波,依旧在会议桌上冷静地讨论风险与进度,依旧在深夜的实验室外,分享着短暂的、不带任何暧昧的沉默。
但有些东西,到底是不一样了。
我看他的眼神,会不自觉地多停留一秒。他偶尔投来的视线,也似乎比以前更沉,更难以捉摸。
我们默契地维持着这种微妙的平衡,仿佛都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或者……都在害怕打破这来之不易的、并肩作战的平静。
然而,平静永远是暂时的。
“曙光”项目在陈教授团队的全力推进下,进展比预期顺利。第二批动物模型的实验结果更加乐观,不仅验证了初步效果,甚至观测到了一些令人惊喜的、超出预期的积极信号。
整个实验室都弥漫着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连一向冷静的陈教授,跟我汇报时,声音都带着激动的颤抖:“苏小姐,如果后续安全性验证通过,这绝对是里程碑式的突破!”
我看着屏幕上那些代表着希望的数据,心里却隐隐有些不安。进展太快了,快得让人心慌。父母笔记里那句“不可控的风险”,像幽灵一样在我脑海里盘旋。
我把这份担忧告诉了傅瑾琛。
他听完,沉默了片刻,手指在办公桌上轻轻敲击着。“你的担心有道理。科学需要敬畏,尤其是这种前沿领域。”他抬起眼,目光锐利,“我已经让陈教授他们放缓脚步,增加更多的重复实验和长期观察。在确保绝对安全之前,不会进入下一阶段。”
我松了口气。还好,他是冷静的。
“另外,”他话锋一转,语气凝重了几分,“我们可能……有客人要来了。”
我心里一紧:“‘创世纪’?”
“还不确定。但最近,‘新生’实验室外围,多了些不该出现的‘眼睛’。”傅瑾琛眼神冰冷,“对方很谨慎,手法专业,不像苏家那些残兵败将。”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需要我做什么?”我问。
“保持常态。”傅瑾琛看着我,“你该拍戏拍戏,该宣传宣传,不要表现出任何异常。实验室这边,我会处理。”
我点点头。我知道,在这种层面的较量中,我最好的配合,就是扮演好“演员苏晚晴”这个角色,不给他添乱。
接下来的日子,我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破晓之前》的拍摄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我的戏份几乎都是重头戏,情绪消耗巨大。同时,几个国际品牌的年度盛典和颁奖季也拉开了帷幕,我作为新晋崛起的实力派,邀约不断。
红毯上,我依旧是那个光芒四射、应对得体的苏晚晴。镜头前,我谈笑风生,分享着角色感悟和未来规划。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每次离开聚光灯,坐进车里,看着阿强和小斌比以往更加警惕的神色,我的心都会沉下去几分。
傅瑾琛那边似乎没什么动静,但我知道,水面下的博弈从未停止。他派来保护我的人手增加了,出行路线也更加多变。我们见面的次数变少了,沟通大多通过加密渠道,内容也更加简洁。
他偶尔会在深夜发来一条短信,只有两个字:【安好?】
我会回复:【安好。】
多余的,一句没有。但这两个字,却像暗夜里无声的烽火,传递着彼此无恙的消息。
这天,我刚参加完一个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式,回到下榻的酒店。累得几乎散架,却没什么睡意。站在酒店房间的落地窗前,看着外面异国他乡璀璨却陌生的夜景,一种难以言喻的孤独感悄然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