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网者”烙印中揭示的古老毁灭景象,如同冰冷的钢印,深深烙在林见清的意识核心。那并非警告,而是血淋淋的、已经发生过的现实。“长眠回响”与“星语者”的存在,为她本就荆棘遍布的道路,又加上了必须时刻警惕的、无形的边界。
她不能再像之前那样,肆意地引动“可能性”的烽火,或是进行大范围的悲怆共鸣。每一次力量的施展,都必须经过更精密的计算,控制在某个不至于惊动那沉睡天灾的阈值之下。
这如同戴着镣铐舞蹈,且镣铐的极限模糊不清。
她将大部分心神沉入对“织网者”烙印的进一步解读,寻找任何关于“静默调和”或规避“长眠回响”的只言片语。这过程缓慢而艰难,那些古老的记录大多残破,且充满了隐喻和需要特定条件才能解读的加密层。
与此同时,那道连接着远方“哀伤使徒”的印记,传来的异常波动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清晰。那不再是单纯的痛苦与混乱,而是夹杂着一种……认知上的挣扎?仿佛那头怪物在格式塔的绝对秩序与她留下的“可能性”病毒之间,产生了某种扭曲的、痛苦的“思考”。
这异常甚至影响到了它对格式塔指令的执行。根据印记反馈的模糊信息,那头“哀伤使徒”在最近一次执行“净化”任务时,出现了明显的迟滞和力量输出的不稳定,甚至险些伤及了同行的格式塔单位。
这无疑引起了格式塔的高度关注。印记另一端传来的、属于格式塔的压制和解析力场明显增强了数倍,试图强行“修复”这个出现逻辑错误的兵器。
林见清能感觉到那头“哀伤使徒”在双重压力下的痛苦濒临极限。那份微弱的“求救”意味,或许并非主动的意识,而是其生存本能对“可能性”印记的最后依附。
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如果她能在这头“哀伤使徒”被格式塔彻底格式化前,加深那种“可能性”的连接,或许能真正意义上“策反”一个强大的战力,并获取关于格式塔内部的一手情报。但这样做,必然需要更深入的力量介入,极有可能再次触及“星语者”的警戒线。
她必须在钢丝上找到那个平衡点。
她暂停了对“织网者”烙印的解读,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到那道连接印记上。她没有再传递任何强烈的情绪或复杂的意念,那太危险。她只是将自身意识维持在最宁静、最内敛的状态,然后将一丝精纯到极致、几乎不产生任何规则扰动的 “理解” 与 “存在确认” 的波动,如同滑润的细流,持续不断地、微弱地注入印记之中。
她在告诉那头痛苦的怪物:我在这里,我知晓你的痛苦,你并非孤身存在于这冰冷的秩序牢笼。
这种方式的效果微乎其微,几乎无法立刻改变什么。但这就像滴水穿石,是在不引发大动静的前提下,唯一可能渗透进去的方式。
时间在寂静的对抗中流逝。
终于,在“织网者”烙印的某个极其隐晦的角落,她发现了一段并非关于规避,而是关于如何在规则层面进行“低语式”干预的记载。那并非某种强大的技能,更像是一种技巧,一种将自身影响力分散到无数细微的规则节点,使其产生的涟漪低于某个临界值,从而达到“无处不在却又近乎无形”状态的方法。
这正好契合她当前的需求!
她立刻开始尝试理解并运用这种被称之为 “静默织网” 的技巧。她不再将力量集中于一点,而是将其分解成亿万缕比蛛丝更细微的规则触须,以自身新生疆域为核心,向着外部广袤而混乱的规则环境,悄无声息地蔓延开去。
这些触须不进行任何主动的干涉,只是附着在那些自然存在的规则弦线上,感知着它们的振动,记录着信息的流动,如同在宇宙的基底布下了一张无形的、极其敏感的感知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