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潜意识猎人 > 第51章 寂静回响

第51章 寂静回响(1 / 2)

矿洞深处,时间失去了意义,唯有岩壁渗出的水珠滴落,在积水中敲打出空洞而规律的节拍,丈量着黑暗。

林见清背靠冰冷的岩壁,蜷缩在睡袋里。双眼紧闭,但她的世界并非一片漆黑。相反,它被无数闪烁、跳跃、流淌的光点和数据流充斥,如同置身于一片信息构成的星海,美丽,却充满致命的喧嚣。

周屿的终端,像一颗过于活跃的脉冲星,在她新生的感知域中持续散发着强烈的信号。即使她竭力“关闭”了大部分直接的数据流,其存在本身就像一个无法忽略的坐标,吸引着她的注意力,也消耗着她本就岌岌可危的精神力。她感觉自己像一块贪婪的海绵,不受控制地吸收着周围一切电子设备残留的“记忆”——那台老式发电机内部线圈衰减的电磁场、苏晴携带的、早已断电的医疗检测仪里固化程序的微弱回声,甚至周屿备用电池里存储的、关于“蜂巢”结构图的碎片化缓存。

这些信息并非有序的文件,而是混杂着噪音、乱码和残片的洪流。强行涌入,撕扯着她刚刚开始黏合的自我意识边界。

“归零……”

她在内心默念,不再是构筑坚不可摧的壁垒,而是尝试着去“编织”——像苏晴引导她梳理混乱情绪那样,去梳理这些无序的信息。她想象自己的意识变成一张极细的网,网眼大小由她心意调节。她允许那些无害的、微弱的环境信息背景音通过,比如岩层深处地下水流动的微弱震动(这信息竟来自一台早已报废的矿脉探测仪残留的传感器),同时试图拦截那些过于强烈、带有明确数据结构的信号,尤其是来自周屿终端的。

一次成功的拦截。代价是太阳穴一阵尖锐的刺痛,以及短暂袭来的眩晕。

一次失败的尝试。信息的洪流冲垮了脆弱的“网”,大量杂乱的数据碎片瞬间淹没她的思维,让她几乎窒息,喉间发出一声压抑的呜咽。

守在她身边的苏晴立刻有所察觉,冰凉的手指轻轻按上她的太阳穴,一股温和而坚韧的精神力量渗透进来,不是强行驱散信息洪流,而是像稳固堤坝的基石,帮助她稳定住那摇摇欲坠的“网”。

“慢慢来,”苏晴的声音很低,带着疲惫的沙哑,却异常清晰,“像区分不同的声音,找到你想听的,暂时忽略其他的。”

林见清没有睁眼,只是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苏晴的存在,她那份独特的、能够安抚和稳固精神图景的共情能力,此刻成了她在这片信息风暴中唯一的锚点。她能“感觉”到苏晴精神图景下的暗流——强行压制下的身体伤痛,以及过度使用能力后近乎枯竭的疲惫。这份感知并非来自信息读取,而是一种更直接的精神共鸣,源于她们之前在意识深层的紧密连接。这让她心中的负罪感又加深了一重。

几米外,周屿坐在便携式工作台前,屏幕的冷光映照着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解析从“蜂巢”带回的数据残片上,试图从中找出关于“摇篮”的确切线索,以及评估“观察者”系统沉寂后可能遗留的风险。他的思维高效、冷静,像一部精密仪器,与林见清此刻内心的惊涛骇浪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就在林见清又一次成功滤过一波杂乱信息,试图进一步“细化”她对周屿终端信号源的屏蔽时,一种异样的感觉攫住了她。

那不是终端本身的数据流,也不是加密文件的片段。那更像是一段……极其微弱、被重复了无数次的“回响”。它隐藏在终端处理器底层运行的背景噪音中,几乎与硬件自身的电子脉动融为一体。若非她此刻感知的异常敏锐,以及“归零”进化后带来的细微筛选能力,绝无可能发现。

这段“回响”本身不携带任何具体信息内容,它更像是一个空洞的“印记”,一个特定模式的“签名”。冰冷,绝对理性,带着一种非人的、俯瞰般的视角。

林见清的心跳漏了一拍。她认得这种感觉。

在“蜂巢”深处,在她引爆意识、与“观察者”系统正面碰撞的最后一刻,她曾清晰地感受过这种类似的、令人战栗的“注视”。

这是“观察者”的印记。

它并非以活跃程序的形式存在,而是像水渗入海绵一样,嵌入了周屿从“蜂巢”核心带出的数据流深处,或者说,嵌入了承载这些数据的物理设备本身的底层运行逻辑里。它不是病毒,不是后门程序,更像是一种……高位存在的“痕迹”。

她猛地睁开眼,视野因信息的骤然抽离而有些模糊,但目光直直看向周屿。

周屿立刻察觉到她的异常,停下了手中的工作,转头看她。

“‘观察者’……”林见清的声音干涩,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颤抖,“它……没有消失。”

周屿的眼神瞬间锐利如刀:“你感知到了什么?”

“你的终端……数据里……有它的‘回响’。”她艰难地组织着语言,试图描述那抽象而恐怖的感知,“像……影子,印在……光里。很弱,但……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