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潜意识猎人 > 第22章 影子协议

第22章 影子协议(1 / 2)

那条神秘信息如同蒸发般消失后,实验室陷入了短暂的死寂。窗外,艺术节的喧嚣尚未完全散去,但室内的空气已凝固如冰。

“小心影子……”林见清低声重复,指尖无意识地在冰冷的实验台上划过。这个词组在她脑海中激起无数涟漪。是物理意义上的影子?还是隐喻?抑或是某种他们尚未理解的技术代号?

周屿的终端发出刺耳的警报,打断了他的追踪尝试。“信息源彻底消失,使用了至少七层加密跳转,最后消失在一个……不存在的Ip地址。”他的声音带着罕见的挫败感,“对方的技术层级,可能在我之上。”

苏晴不安地环顾四周,仿佛阴影本身正在蠕动。“他们知道我们了。接下来会是什么?直接的物理清除?还是更隐蔽的‘引导’?”

“不会直接清除。”林见清抬起头,眼神锐利,“那太粗糙,不符合他们‘优雅引导’的美学。他们会用更‘合理’的方式让我们消失,或者……让我们失去公信力,变得无害。”

仿佛为了印证她的话,周屿的平板突然弹出一条校园新闻推送,标题刺眼——

【心理系高材生林见清疑似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曾接受心理干预治疗】

的照片,并“知情人士”透露她因童年创伤和近期学业压力,出现“被害妄想倾向”,此前关于“心理控制”的言论均系其个人臆想。文章用词看似客观,却处处引导读者将她塑造成一个精神不稳定的形象。

几乎同时,另一条关于周屿的推送弹出——

【天才黑客周屿涉嫌多次非法入侵学校系统,其兄长为在逃嫌疑人】

文章详细列举了周屿“可能”进行过的数次网络入侵,并刻意强调其哥哥周凛“失踪”的背景,暗示其家族存在不稳定因素,技术能力用于非法途径。

“开始了。”周屿的声音冰冷,手指快速操作,试图追溯消息源头,但同样石沉大海。“精准的人格抹杀。通过看似合法的渠道,利用半真半假的信息,系统性地摧毁我们的社会信用。”

这就是“影子”的第一波攻击——不是子弹,而是谣言。不是直接的对抗,而是社会性死亡。

林见清的手机开始疯狂震动,来自同学、老师、甚至一些陌生号码的询问、关心、乃至质疑的信息蜂拥而至。她甚至接到了系办公室的电话,委婉地建议她“暂时休息,接受全面的心理评估”。

他们正在被从正常的社会网络中剥离出去,成为被标记的“不可信者”。

“必须反击!”苏晴焦急道,“我们必须澄清!”

“怎么澄清?”林见清反而异常冷静,“否认只会越描越黑。他们掌握了信息投放渠道,我们发声的权重会被无限降低。”她看向周屿,“既然他们用数据攻击,我们就在数据的层面反击。”

周屿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他调用了之前为制作“模因病毒”而准备的、关于“普罗米修斯之火”及其关联机构的庞大数据库。但这一次,不是封装成易于传播的“模因”,而是制作成无可辩驳的、结构严谨的“数据炸弹”。

“我们需要一个引信。”周屿说,“一个能让这些数据在爆炸时,产生最大公信力的平台。”

“《真相棱镜》。”林见清几乎立刻想到了这个名字。这是一个在国际上以严谨、无畏着称的独立调查新闻网站,以其深度的揭秘报道闻名,曾多次让大型跨国企业和政府机构陷入丑闻。更重要的是,它以其强大的网络安全性和编辑独立性,多次挫败了各种势力的封杀企图。

“联系他们。将我们掌握的所有关于‘普罗米修斯之火’、洛闻天实验、‘土壤日志’、声波引导技术的证据,以及我们刚刚遭遇的人格抹杀攻击的完整时间线和数据证据,打包发送给他们。”林见清语速飞快,“同时,苏老师,我们需要你动用所有可信的私人关系,联系几位在心理学、伦理学和信息技术领域德高望重的学者,提前为他们提供部分非核心证据,请求他们在报道发出后,从学术角度进行声援和解读。”

这是一场豪赌。将所有的筹码押注在一个外部媒体和学术界的良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