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3章 谜踪寻迹,文秀智探石人洼

第3章 谜踪寻迹,文秀智探石人洼(1 / 2)

董空如退妖的“神话”,仅仅维持了不到三日,便如同阳光下的泡沫般,骤然破裂。

就在第三日的清晨,又有早起的村民,在景城南畔的官道上,亲眼目睹了那丈高怪物、长鬃飘飘的身影,依旧是风驰电掣般往东奔向石人洼!消息传回,刚松了一口气的乡邻们,心又重新提到了嗓子眼,恐慌的情绪甚至比之前更甚——连董空如那样的凶人都没能真正制服它,这石马妖的道行该有多深?

沈仲书家中,气氛再次变得凝重。晚饭时分,沈仲书放下碗筷,眉头紧锁,对儿子沈文秀说道:“文秀,看来事情绝非我们想的那么简单。董空如那套蛮横法子,不过是暂时起了点作用,并未根除祸患。这怪物屡次出现,皆与石人洼有关,其中必有蹊跷。你心思缜密,又识文断字,不如明日再去石人洼仔细勘查一番,或许能发现些董空如那等粗疏之人未能留意到的线索。”

沈文秀早已有此意,闻言立刻点头应道:“父亲所言极是。孩儿也觉此事古怪。那怪物若真是精怪,为何只在特定时辰、特定路段出现?又为何每次都精准地奔向石人洼?这更像是一种……某种规律,而非随心所欲的妖物行径。父亲放心,明日我定当仔细探查,务必找出些端倪。”

柳氏在一旁听着,面露忧色,想要劝阻,但见丈夫儿子态度坚决,深知此事不解决,全家乃至全村都难以安心,最终也只是轻声叮嘱道:“秀儿,千万小心,只在外面看看就好,莫要深入险地。”

次日凌晨,寅时刚过,沈文秀便已起身。他没有惊动家人,揣了两块母亲做的干粮,带上一支小巧的狼毫笔、一截墨锭和几张裁好的宣纸,又拎了一根结实的木棍用以拨草探路,悄无声息地出了门。

此时天色未明,四野寂静。他没有直接去石人洼,而是先来到了父亲最初目击怪物的南畔官道那段。他选择了一处地势稍高、视野相对开阔且草丛茂密可以藏身的地方,静静地潜伏下来,睁大眼睛,紧盯着怪物往常出现的东方。

时间一点点过去,东方的天际渐渐由墨蓝变为鱼肚白,继而染上淡淡的霞彩。果然,如同前几次一样,田野间开始升腾起薄薄的晨雾。就在这雾气弥漫、光线暧昧的时刻,那熟悉的异象再次出现了!

只见远处雾气之中,那丈许高的黑影倏然显现,长鬃剧烈飘舞,以一种超越常理的速度,沿着官道边缘,疾奔向东!这一次,沈文秀距离更近,看得更为真切。那物的轮廓,确实极似一匹奔马,雄骏异常,但其奔跑的姿态却十分诡异,仿佛并非依靠四肢踏地奔跑,而是……而是在雾气上飘行!而且,始终看不清它的具体细节,如同一个巨大的、流动的剪影。

怪物瞬息远去,没入雾中。沈文秀强压下心中的震撼,立刻从藏身处跃出,沿着官道,快步向石人洼方向追去。他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着地面和道路两旁的痕迹,试图找到怪物留下的脚印或其他蛛丝马迹。然而,官道路面坚硬,两旁或是杂草,或是田地,根本找不到任何类似巨大马蹄印的痕迹。

带着满腹疑云,沈文秀来到了石人洼。此时旭日东升,晨雾散尽,阳光照亮了这片荒凉之地。只见洼地之中,荒草蔓生,高可及腰,几尊残破的石像散落其间:有断了手臂的石人,有没了脑袋的石羊,还有那尊最为显眼的、如今已找回头部并重新安放好的石马(这是后话,但探查时头部尚未找回),以及一些说不清是何种石兽的残肢断臂。一块断裂的巨大石碑半埋在土里,上面的字迹大多已被风雨侵蚀得模糊难辨,唯有边缘一个残存的“冯”字,还依稀可辨,昭示着此地与那位长乐老的关联。

沈文秀没有像寻常人那样走马观花,而是深吸一口气,开始了极其细致的地毯式搜索。他手持木棍,小心翼翼地拨开一丛丛荒草,不放过任何一寸土地,任何一块石头。他检查了每一尊残存石像的基座、背后,试图找到刻字或特殊的符号。

时间就在这专注的搜寻中悄然流逝。日上三竿,他已是大汗淋漓,衣衫也被草叶上的露水打湿,却仍一无所获。就在他几乎要放弃,准备歇息片刻时,木棍拨开一丛茂密的蒿草,在那一尊面向东方的石人像的底座背面,他发现了一块与周围泥土颜色略有差异、似乎被移动过的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