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5章 残笺泪痕,汴京烟云

第5章 残笺泪痕,汴京烟云(2 / 2)

然而,当他气喘吁吁地赶到柳家药铺门前时,看到的却是大门紧闭,门板上交叉贴着封条般的白色封纸,上面写着触目惊心的几个大字——“举家迁往汴京,归期未定”!

邻人听到动静,探出头来,唏嘘地告知:“是卫秀才啊…唉,柳家姑娘前日孤身一人回来,脸色难看得吓人,一句话也不说就把自己关在房里。柳老爷心疼得什么似的,问也问不出缘由。昨日就突然决定变卖铺面,举家迁往汴京投奔亲戚去了…说是…说是要离开这个伤心地…”

伤心地…这三个字,像三根烧红的钢针,狠狠扎进了卫修远的心口。他失魂落魄地站在那紧闭的店门前,望着那“汴京”二字,只觉得天旋地转,眼前一片漆黑。汴京…京城之地,人海茫茫,他去哪里寻她?他那轻率的一纸离书,竟真的成了断送他们情分的绝笔,将她推离了益都,也推离了他的生命。

他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回到卫宅的。苏婉见他神色灰败、双眼红肿地回来,手中还紧紧攥着一张带血的残笺,心中已然明白了大半。她没有再追问柳玉茹去了哪里,只是看着他每日强打精神照顾自己,却在无人处对着那封残笺和那纸冰冷的离书发呆落泪时,心中充满了复杂的酸楚与怜悯。她既心疼丈夫的悔恨,更心疼那个善良隐忍、却被无情辜负的妹妹。

时光荏苒,半年时间在压抑与悔恨中悄然流逝。卫修远一边精心照料苏婉,一边动用所有关系,四处打听柳家迁往汴京的具体下落,却始终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或许是放下了心中积郁的包袱,或许是柳玉茹留下的药方确实起了效果,苏婉的病竟在这半年里渐渐有了起色,虽然依旧体弱,但已能下床走动,脸色也红润了不少。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次年春天,苏婉竟被诊出有了身孕!这无疑给阴霾笼罩的卫家,带来了一线难得的曙光。

而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汴京,这座大宋王朝最繁华的都城,漕运发达的虹桥码头边,一个穿着素雅衣裙的女子,正凭栏而立,静静地望着河中往来如织的漕船。正是柳玉茹。

汴京的繁华,远胜益都百倍。车如流水马如龙,人声鼎沸,可她站在这里,却只觉得周遭的一切都如同无声的布景,与她隔着一层透明的屏障。半年的时光,并未完全抚平她心中的伤痕,只是将那彻骨的疼痛,沉淀为一种更深沉、更寂寥的哀愁。

父亲轻轻走到她身边,将一件披风搭在她肩上,叹了口气:“玉茹,外面风大,回去吧。卫家…前些时日又托人辗转打听过来了…”

柳玉茹没有回头,依旧望着那流淌的河水,仿佛能从那浑浊的河水中,看到那个让她魂牵梦绕又心痛欲绝的青州小城。许久,她才轻轻开口,声音飘忽如烟:“爹,都过去了。”她抬手,将一直攥在手中的一个药包——那是她根据李郎中的方子,为自己配的、治疗心郁气滞的药——松开了手指,任由其坠入滔滔河水之中,瞬间被卷走,消失不见。

她转过身,脸上露出一丝久违的、却带着淡淡疲惫的坚定:“爹,我们的积蓄还剩不少。我想…在汴京开一间医女堂,专门收容那些无家可归、身患疾病的孤女,教她们识字,教她们医术,让她们…至少能有个安身立命之所。”

柳老爷看着女儿眼中那抹历经磨难后愈发坚韧的光芒,心中既痛又慰,点了点头:“好,爹支持你。你想做什么,就去做。”

细雨不知何时悄然落下,打湿了汴京城的青瓦白墙,也打湿了虹桥畔刚刚贴出的一张“柳氏医女堂招募孤女”的告示。墨迹在雨水浸润下,微微有些晕开。柳玉茹站在细雨之中,望着那告示,目光悠远而哀伤。

她不知道,就在半个时辰前,一辆风尘仆仆的马车,载着一位新科进士及其家眷,缓缓驶过了虹桥,进入了这座繁华如梦的帝都。马车里,那位年轻的进士,正望着窗外的雨丝,心中一遍又一遍,无声地默念着那个让他痛彻心扉的名字——

“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