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6章 弥留遗愿传明灯

第6章 弥留遗愿传明灯(2 / 2)

三跳!焰色竟化作了纯粹的金色,虽只一瞬,却璀璨夺目,将整个昏暗的草棚都照亮了!

三跳之后,金光骤敛,那一点坚持了不知多久的焰心,如同完成了最后的告别与嘱托,彻底地、无声无息地,熄灭了。

棚内,陷入了一片绝对的、死寂的黑暗。

也正是在这一刻,窗外,酝酿了一整天的雪花,终于飘飘扬扬地洒落下来。起初只是细碎的雪沫,很快便成了鹅毛般的大雪,无声地覆盖着屋瓦、街道、树木,也覆盖了这座刚刚失去一盏明灯的城市。天地间,只剩下白茫茫一片,干净得有些刺眼。

赵三笑的离世,给整个济南府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哀伤。人们自发地为他料理后事,将他安葬在城外的山岗上,墓碑朝着他生前走街串巷的方向。那场大雪,一连下了三日,仿佛上天也在为这位燃尽自身的货郎戴孝。

然而,传奇并未因肉身的消亡而结束。

头七那晚,雪后初霁,月光清冷地照耀着银装素裹的济南府。几乎所有在那天晚上入睡的百姓,都做了一个相同梦。

在梦里,天地并非一片漆黑,而是被一种柔和而明亮的光芒笼罩着。赵三笑依旧是那副年轻鲜活的模样,圆脸圆眼,笑容温暖灿烂,穿着一身干净的粗布短褂,挑着他那副熟悉的货担,步履轻快地行走在一条望不到尽头的、光芒铺就的道路上。货担上挂着的,正是那盏桐油灯!而此刻,那盏灯发出的,不再是豆大的微光,也不是诡异的青黑或血红,而是如同正午阳光般金灿灿、明晃晃的光芒!那光芒是如此炽烈,如此纯粹,照亮了千里路途,驱散了所有阴霾与黑暗,甚至连梦中的积雪,都在那灯光下泛着圣洁的光晕。

他一边走,一边吆喝,声音不再是疲惫的,而是充满了穿透人心的力量,响彻在每一个梦境:

“心里那盏灯,万万熄不得——万万熄不得嘞——”

梦醒之后,无数人泪湿枕巾。这个奇异而一致的梦境,迅速传遍了全城。人们坚信,这是赵三笑的英灵不灭,是他精神的延续。他并未真正离开,而是化作了那盏永不熄灭的“良心灯”,永远照耀着人间。

于是,在众口一词的请求和官府的默许下,城隍庙的正殿旁,特地辟出了一块地方,请来最好的工匠,为赵三笑塑了一尊像。

那塑像并非传统神只的威严模样,而完全依照他生前的样貌:一个挑着货担、笑容可掬的年轻货郎。他微微弯着腰,仿佛正要在某个巷口停下脚步,回应主顾的呼唤。他的脸庞圆润,眼神温和,笑容真诚,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让人见之忘俗。

而他的手中,捧着的正是那盏锈迹斑斑的桐油灯。只是,这盏灯,是工匠们仿照原灯精心铸造的铜灯,永远不会被点燃。灯盏内空空如也,没有灯油,没有灯芯。

庙里的主持老道长,在塑像落成之日,亲自手书一行字,刻于像座之上:“心里那盏灯,万万熄不得。”

这尊“笑面货郎”像,从此成了城隍庙香火最盛的地方之一。前来祭拜的人,并非祈求升官发财,而是来此擦拭那盏永不点燃的铜灯,在赵三笑永恒的笑容前,反省自身,砥砺心志,默默许下做一个“心里亮堂之人”的愿望。

赵三笑死了,他的灯也灭了。但他的精神,他点燃的那盏属于良知与正义的灯火,却以一种更永恒的方式,植根于这片土地,植根于千千万万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