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汝城沉思良久,终于释然。
第二天清晨,傅家军启程南下。令他们感动的是,全城百姓自发前来送行,从城门口一直排到十里长亭。
将军保重!
傅将军早日归来!
呼声此起彼伏。傅汝城在马上频频回首,这座浴血守卫的城池,在他的视线中渐渐模糊。
三年后,傅汝城在南方病逝。临终前,他将傅昌国叫到床边,嘱咐道:襄城的故事,要让它流传下去。不是为傅家扬名,而是要让后人知道,华夏儿女在危难时刻展现的勇气和智慧。
傅昌国含泪应允。
时光荏苒,转眼数十年过去。大清统一天下,战乱平息。傅昌国已成为南方有名的学者,但每年都会秘密祭奠襄城阵亡的将士。
这一日,他正在书院讲学,一个年轻人前来拜访。
晚辈是从襄城来的。年轻人奉上一本手抄的书稿,这是家祖根据孙老先生的评书整理的《襄城阴兵传》,特来请傅先生指正。
傅昌国翻开书稿,那些熟悉的场景扑面而来。但让他惊讶的是,书中增加了很多他都不知道的神奇细节:比如普济禅师是佛祖座前金蝉子转世,阴兵现世时天降金莲等等。
年轻人有些不好意思:百姓口耳相传,难免有些添油加醋。
傅昌国却笑了:无妨。传奇就该有传奇的样子。
他走到窗前,望着北方。恍惚间,他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了那些为守护家园而献出生命的将士。
父亲,你听到了吗?他在心中默念,你们的故事,真的流传下去了。
晚年,傅昌国将父亲的日记和自己的回忆整理成书,命名为《襄城守城录》。但与民间流传的传奇版本不同,这本书只是静静地躺在傅家书斋中,少人问津。
果然如孙老先生所说,真实的历史渐渐被遗忘,但襄城阴兵的传说却越传越广,越传越神奇。每到夜晚,茶馆里的说书人一拍惊堂木,总能引来满堂喝彩:
话说那清军围困襄城,阴兵现世,危难时刻,得道高僧普济禅师...
窗外的月光照在听众如痴如醉的脸上,也照在远方襄城古老的城墙上。那些浴血奋战的身影已然消逝,但他们的故事,却以另一种方式获得了永生。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