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5章 拆毁之始 - 敕令天下与兰若的悲歌

第5章 拆毁之始 - 敕令天下与兰若的悲歌(2 / 2)

石屑纷飞。

佛像宁静的面容第一次被暴力撕裂。

“哐!哐!哐!”

更多的锤凿落下。

那尊见证了百年风雨、聆听了无数默默祈祷的石佛,在暴力的摧残下,迅速崩解、破碎,化为一堆毫无生气的碎石。

慧安法师看着这一幕,仿佛自己的心脏也被一同砸碎了。他停止了哭喊,目光变得空洞而呆滞,只是无声地流着泪,整个人瞬间又苍老了十岁。

紧接着,差役和民夫们开始拆屋。他们爬上房顶,掀翻瓦片,用斧头砍断梁柱,用绳索拉倒墙壁。噼里啪啦的碎裂声、木材倒塌的轰响、差役们的呵斥声,取代了往日的诵经声和松涛声。尘土飞扬,弥漫了整个山谷。

几位老僧被强行拖到一边,看着他们毕生修行、视之为家的地方,在眼前被迅速肢解、毁灭。小沙弥们吓得瑟瑟发抖,紧紧抱在一起。

附近的少数山民闻讯赶来,远远地看着,脸上充满了不忍与恐惧,却无人敢上前阻拦。他们中许多人曾在此祈福,在此寻求心灵的慰藉,此刻,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这处精神的栖息地被暴力抹去。

房屋很快被拆成了一堆废墟。有用的木材和石料被民夫们抬走。胥吏仔细地清点登记,仿佛在清点一堆普通的货物,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最后,胥吏将一份写着“自愿还俗”的文契扔到慧安法师面前,逼迫他按上手印。老法师的手指沾上红泥,颤抖着,迟迟不肯按下。那不仅仅是一个手印,那是对他毕生信仰和追求的彻底背叛。

一名差役不耐烦地抓住他的手腕,强行将那个鲜红的手印按在了文书上。如同当初的陈阿宝一样,这手印象征着无奈、屈服和时代的悲剧。

“行了!尔等已非僧侣,速速离去!自谋生路吧!”胥吏收起文书,冷漠地挥挥手,仿佛驱赶苍蝇一般。

差役和民夫们带着“战利品”扬长而去,留下满地狼藉和五个失魂落魄的人。

慧安法师呆呆地站在废墟之中,佝偻的背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很长。他弯腰,从碎石堆中捡起一小块带有佛像衣纹的石块,紧紧攥在手心,攥得指节发白。他没有再流泪,只是那么静静地站着,仿佛也化作了一块石头。

两位老僧默默上前,搀扶住他。小沙弥们哭泣着,茫然无措。

他们该去哪里?天下之大,似乎已无他们的容身之处。兰若已毁,信仰被强行剥夺,他们被抛回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俗世界,除了身上的旧僧衣和一颗破碎的心,一无所有。

夕阳的余晖将山谷染成一片凄艳的红色,映照着断壁残垣,如同一个巨大的、流血的伤口。风中似乎还残留着锤凿的回响,以及那尊石佛最后的悲鸣。

这座无名兰若的毁灭,并非个例。在同一时刻,帝国成百上千个类似的、散布于山野乡村的小型修行场所,正在遭受着同样的命运。它们不像长安、洛阳的大寺那样引人注目,却是佛教深入民间、与普通百姓精神生活紧密相连的毛细血管。摧毁它们,意味着从根本上瓦解了佛教在基层社会的生态基础。

这场名为“拆毁”的风暴,比长安街头的屠杀更为彻底,它无声无息,却更加深刻地改变着帝国的面貌,将无数个“慧安法师”推向了绝望的深渊。悲歌,在无数个山谷中同时响起,汇成一曲宏大的、关于毁灭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