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最后说:“皇上有意请师父进宫说法,不知意下如何?”
定藏慌忙摆手:“不敢不敢,我就是个粗笨和尚,哪敢在皇上面前说法。”
老方丈却道:“既是皇上旨意,岂敢推辞。定藏,你就随大人去吧,一切随缘即可。”
定藏只好跟着太监进宫。这是他生平第一次进入皇宫,只见殿宇巍峨,金碧辉煌,比地府的森罗殿还要气派。武则天端坐在龙椅上,威仪十足。
定藏按照指引行礼后,武则天问道:“听说你见过地藏菩萨?”
定藏老实回答:“回皇上,小的确实蒙地藏菩萨教化。”
“那你说说,地藏菩萨是何模样?地狱又是何等景象?”
定藏便将地府见闻娓娓道来。当说到地狱众生受苦的情形时,武则天面露慈悲之色;当说到地藏菩萨救度众生的宏愿时,武则天连连点头。
最后,定藏念诵那四句偈子:“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武则天听后,沉思良久,叹道:“好一个一切唯心造!朕明白了,治国平天下,也当从心入手。”
当下赐予定藏金帛若干,并御笔亲书“功德圆满”四字,命人制成匾额悬挂于寺庙山门之上。
定藏回到庙里,师兄弟们围上来问东问西。定藏只是憨笑:“皇宫好大,皇上很威严,但我还是觉得咱们庙里舒服。”
慧明打趣道:“现在你是皇上钦点的得道高僧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样傻乎乎的了。”
定藏正色道:“在菩萨眼中,聪明也好,傻也好,都是众生。地藏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不就是因为慈悲一切众生吗?”
听到这话,老方丈欣慰地点头:“定藏啊,你是真的开悟了。”
从此,定藏更加精进修行。他每天除了日常劳作外,还会抽出时间专门为众生诵经祈福。那四句偈子他念得最多,每次念诵时,脸上都会散发出祥和的光芒。
有趣的是,定藏虽然成了“得道高僧”,但依旧保持着一些憨厚的习惯。有一次他在诵经时,一只蝴蝶落在他光头上,他就那样顶着蝴蝶念完了整部经,引得小和尚们窃笑不已。
慧清师兄问他:“你现在这么有名了,怎么还这么傻乎乎的?”
定藏笑着回答:“师兄,傻也好,聪明也好,都是外在的相。心地清净,才是最重要的。”
庙里的香火越来越旺,来听定藏说法的人络绎不绝。定藏总是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解佛法,常常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打比方,让普通百姓也能听懂。
有人问:“师父,什么是佛法?”
定藏指着院中的水缸说:“就像这水,平静时能映照明月,搅动时就浑浊不清。我们的心也是这样,平静时能见本性,妄动时就迷失了。”
又有人问:“怎样才能往生极乐?”
定藏答道:“就像回家一样。极乐世界本来就是我们心灵的家乡,只要心念纯净,自然就能回去。”
这些通俗易懂的开示,让许多原本不懂佛法的百姓也开始信佛向善。定藏的名声越来越大,但他始终谦逊如初,常说:“我只是地藏菩萨的弟子,传播菩萨的教诲而已。”
最让人感动的是,定藏特别关心那些被社会轻视的人。乞丐来了,他亲自盛粥;病人来了,他为他们诵经;甚至连被众人唾弃的妓女和罪犯,他也一视同仁地接待。
有一次,一个杀人犯逃到庙里求助。差役追来要拿人,定藏却挡在门前:“佛门广大,度一切众生。等他忏悔罪业后,再交予官府不迟。”
那个晚上,定藏为杀人犯讲说因果道理。杀人犯痛哭流涕,真心忏悔。第二天自愿跟随差役伏法,临行前对定藏说:“师父,来世我一定要做个好人。”
慧明不解地问:“定藏,你为什么连这种人都帮?”
定藏答道:“地藏菩萨连地狱众生都要度化,何况是阳间一个罪人?每个人都有改过向善的可能。”
就这样,定藏以他的慈悲和智慧,感化了无数人。那座原本香火零落的小庙,也因此成为洛阳城中有名的佛教圣地。
而定藏自己,依旧每天挑水扫地,诵经念佛,仿佛一切荣誉和名声都与他无关。在他心中,自己永远都是那个被师兄弟们疼爱着的憨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