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助的办事效率向来极高。敲定方案后,他当即在木叶商业区与外围区域的交界地带,物色了一个因早年规划变更而废弃已久的旧仓库。这地点选得颇为考究:既不算绝对偏僻,能保证一定的人流和“曝光度”,符合飞段“传教”的需求;又远离核心居住区和忍者学校,不会对村民日常生活和教学秩序造成直接干扰。
地点一经确定,重建工程便如同被注入查克拉般立刻启动,如火如荼地展开。有日向家族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优质的建筑材料源源不断运来,手艺最好的工匠也被高薪雇佣。但更关键的,是木叶隐村独有的资源——拥有各种奇特能力的忍者成为了工程主力。
土遁忍者双手按地,查克拉涌动间,坑洼的地面迅速变得平整坚实,预设的墙体框架如同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火遁忍者精准控制着烈焰的温度,用来快速烘干特制的粘合剂,加速某些结构部位的凝固,效率远超自然风干;风遁忍者则穿梭于初具雏形的建筑内部,操纵气流进行强力通风,驱散粉尘和异味,并调节内部环境的湿度和空气流通;甚至在工程后期,水遁忍者也参与进来,利用水流进行高效彻底的清洁,并引动地下水源,为建筑外围规划的小片景观区域提供水源。
在这种近乎“作弊”的多工种忍者协同作业下,原本需要数月才能完成的推倒重建工作,被硬生生压缩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短短三天!
三天后,一座风格迥异于木叶传统建筑的崭新房屋,已然矗立在原地。它隐约借鉴了佐助意识深处、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基督教堂样式(尽管他本人可能并不清楚其具体的宗教象征意义,只是潜意识觉得这种带有尖顶和彩色玻璃的建筑风格,很适合用来充当“教堂”):建筑有着高耸的尖顶,指向天空;墙壁上镶嵌着匆忙赶制但色彩斑斓的彩色玻璃窗);入口是两扇看起来颇为厚重的木制大门;内部空间相对空旷,整齐地摆放着简陋的长条座椅,最前方则设有一个类似宣讲台的简单结构。
虽然许多细节处还略显粗糙,带着赶工的痕迹,但整体看上去,确实有模有样,甚至带着一种与周围忍者世界建筑风格格格不入的、独特的肃穆与神秘气息。这座奇特的建筑,即将正式成为飞段和他的“新·邪神教”在木叶的据点与活动中心。
驿馆内颇为安静,只有飞段和伊鲁卡两人。紫阳花她们想必是拿着那笔“巨款”还在外面的商业区流连忘返,尽情玩耍;而小南和角都,显然正忙于与木叶相关部门进行运河项目的细节磋商,并借此宝贵机会深入观察木叶的运作模式与社会风貌。
见到佐助推门进来,飞段立刻像是找到了主心骨,或者说急于向“神明”展示功绩的信徒,猛地从座位上弹起来,迫不及待地将一叠厚厚、墨迹似乎还未完全干透的手写稿捧到佐助面前,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笨拙的骄傲与急切期待的神情:“神明大人!您看!新的教义!我和伊鲁卡老师一起,熬了好几个晚上才弄出来的!”
佐助面色平静地接过那摞沉甸甸的稿纸,入手便能感受到纸张的分量和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他只是随手翻看了几页,目光快速扫过那些重新组织过的语句,心中便不由得暗赞了一声。
(佐助内心:真不愧是伊鲁卡老师! 这文字功底和思想改造能力……绝了! 简直是把一堆破铜烂铁回炉重铸成了闪闪发光的礼仪兵器。)
只见原本充斥着“杀戮”、“鲜活祭品”、“极致痛苦”、“死亡艺术”等血腥暴戾字眼的原始教义,此刻已被彻底改头换面,脱胎换骨。通篇围绕着“去除世间沉淀之罪恶”、“净化遭受扭曲之灵魂”、“维护天地自然之秩序平衡”、“追随神明之指引,追求内心与永恒之光明”等听起来颇为“正义”、甚至带着点哲学和宏大叙事意味的主题展开。
伊鲁卡显然充分发挥了他多年来撰写“火之意志”心得体会、润色村子宣传材料的深厚功力。洋洋洒洒数万言,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还“引经据典”(虽然是结合飞段口述,巧妙杜撰和美化过的邪神传说与神迹),逻辑清晰自洽,辞藻华丽而富有煽动性。从个人内心的修行与克制,到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从现世行为的准则与意义,到死后灵魂的归宿与升华……几乎全方位、无死角地将这套“新·邪神教义”包装得冠冕堂皇,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乍一看上去,甚至带着点劝人向善、追求内心光明的意味,几乎看不出原本那血腥疯狂的影子。
虽然其内核,在飞段简单粗暴的理解里,可能还是“净化=杀掉有罪的”、“维护秩序=砍了不听话的”那一套,但至少这表面文章做得是无可挑剔,完全符合甚至“升华”了木叶主流宣扬的“核心价值观”。拿出去对外宣传,绝不会引起普通民众的反感和恐慌,说不定还能吸引一些不明就里、追求精神寄托的人。
佐助合上教义,看向一脸期盼、仿佛等待夸奖的飞段,和旁边始终带着温和敦厚笑容的伊鲁卡,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明确的赞许:
“很好。这份教义……写得相当不错。飞段,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好好理解、消化并且熟练背诵它,以后传教,必须严格按照这上面的来。”
他又转向伊鲁卡,微微颔首致意:“辛苦伊鲁卡老师了。 这份教义,很有水平。”
飞段见“神明大人”表示满意,顿时喜笑颜开,那颗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拍着胸脯砰砰响,保证一定尽快背得滚瓜烂熟。而伊鲁卡也谦虚地微微躬身,表示这是自己分内之事,能帮上忙就好。驿馆内的气氛,一时显得颇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