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唐:投资武则天我成了万古一帝 > 第68章 天后手谕镇大理,老狐狸的退与进

第68章 天后手谕镇大理,老狐狸的退与进(2 / 2)

为了一个已经倒台的周兴,为了几本尘封的案卷,去硬扛天后的意志,不值得。

“呵呵……”孙茂德忽然笑了起来,那笑声里,带着几分自嘲,也带着几分决断,“陆侍御史,说得好啊。本官险些忘了,你我食君之禄,自当为君分忧。”

他缓缓转身,对着身后的主簿吩咐道:“去,将周兴经手的所有案卷,全部取来。让陆侍御史,过目。”

“大人!”那主簿大惊失色。

“去!”孙茂德的眼神一厉。

主簿不敢再言,连忙躬身退下。

孙茂德这才重新看向陆羽,做了个“请”的手势,语气已经恢复了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官场前辈的提点意味。

“陆侍御史,卷宗可以看。但你要知道,这里面的水,很深。有时候,看得太清楚,未必是件好事。”

这是最后的试探,也是一句善意的警告。

“多谢孙大人提点。”陆羽微微一笑,“不过,水越深,才越有大鱼。下官奉旨而来,便是要来摸鱼的。”

很快,十几名书吏抬着一个个沉重的樟木箱子,走进了大堂。箱子打开,露出里面堆积如山、已经微微泛黄的卷宗。一股陈年的墨香与纸张的霉味,瞬间弥漫开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陆羽身上。

他们倒要看看,这个年轻人费了这么大的劲,到底想干什么。难道他想凭一己之力,将这浩如烟海的卷宗看完?便是给他三个月,也未必能理出头绪。

孙茂德端起下人新换上的热茶,轻轻吹着气,老神在在地看着。他已经做出了让步,接下来,便是这年轻人自己的事了。他若是在这卷宗里看不出个所以然,那便只能自认无能,灰溜溜地离开。

陆羽走到那堆积如山的卷宗前,没有丝毫犹豫。

他随手拿起一卷,开启了【过目不忘】。

然后,在所有人惊愕的目光中,他开始以一种匪夷所思的速度翻阅起来。

“哗啦……哗啦……”

书页翻动的声音,在大堂里连成一片。他的手指快得几乎出现了残影,眼睛在书页上一扫而过,停留的时间,绝不超过一息。

那不是在看书,那是在……扇风。

“这……他在做什么?”

“装模作样!哗众取宠!”

“我看他是骑虎难下,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挽回颜面了。”

大理寺的官员们,先是震惊,随即脸上便露出了鄙夷和嘲讽的神色。

就连一直对陆羽充满信心的张达,此刻也看得目瞪口呆,心里直打鼓。

只有孙茂德,他脸上的表情,从一开始的平静,慢慢变得凝重。他放下了茶杯,身体微微前倾,那双鹰隼般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陆羽的每一个动作。

他从陆羽的脸上,看不到任何心虚和伪装,只有一种极致的、令人心悸的专注。

一炷香的时间过去了。

陆羽已经翻完了整整一箱卷宗。

他停了下来,揉了揉眼睛,然后从那一堆他刚刚“扇”过的卷宗里,准确无误地抽出了三份。

他拿着那三份卷宗,缓步走到孙茂德的面前,将其中一份摊开。

“孙大人,永淳元年,突厥阿史那德作乱,朝廷拨付安西都护府军粮十万石。此案由周兴督办,卷宗记载,粮草已如数运抵。”

他顿了顿,又拿起第二份卷宗。

“同年冬,吐蕃来犯,凉州都督上奏,言粮草不济,请求朝廷支援。周兴上奏弹劾,称凉州都督谎报军情,冒领军需,将其下狱。卷宗在此。”

最后,他拿起第三份卷宗,轻轻放在桌上。

“这是周兴审理凉州都督一案的供词,上面说,都督府的粮仓是空的,是因为被一场大火烧了。而负责押运粮草的校尉,也‘恰好’死于那场大火。”

陆羽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玩味的笑容,看着孙茂德。

“孙大人,您不觉得奇怪吗?十万石军粮,从长安运到安西,路过凉州,为何凉州都督却说粮草不济?一场不大不小的火,又是如何能将十万石军粮烧得干干净净,连个耗子洞都没剩下?”

他伸出手指,在三份卷宗上轻轻一点。

“下官愚钝,斗胆猜测。或许,这十万石军粮,根本就没出玉门关。又或许,它出了关,却没进都督府的粮仓,而是进了某些人的私囊。”

“而这三份看似毫无关联的案卷,合在一起,讲的,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话音落下,整个大堂,针落可闻。

孙茂德脸上的血色,在这一瞬间,褪得干干净净。他死死地盯着桌上那三份被陆羽挑出来的卷宗,又抬头看了看眼前这个笑意吟吟的年轻人。

一股彻骨的寒意,从他的心底,猛然升起。

他终于明白,自己,乃至整个大理寺,从一开始就错了。

他们招惹的,根本不是一个仗着圣眷的愣头青。

而是一个,能从枯骨里读出真相的……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