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苏舟(2 / 2)

· 父亲苏屹安的粮行(南市): “父亲的粮行做大宗生意,但仓库管理可以更精细。不同批次的粮食混放,若有一批受潮霉变,不易及时发现。应该划分区域,标明入库时间和批次,先进先出。与码头力帮的合作,也可以签订更详细的契约,明确责任和赔偿,避免纠纷。”

· 酒楼(柳氏、李氏): “酒楼生意最好,但问题也不少。一是雅间和大堂的菜单一样,体现不出雅间的尊贵,可以为雅间设计几道独有的、摆盘更精致的‘限定菜’。二是客人剩菜很多,尤其是价格贵的荤菜,后厨是否可以研究,将品相完好的剩菜原料,第二天做成价格实惠的‘员工餐’或‘特价菜’卖出,减少浪费。三是跑堂伙计对药膳了解太少,客人问起只能背方子,可以定期让欧神医(虽不在,留有笔记)或青黛姐姐给他们讲讲药理常识,推销起来更有底气。”

· 衣坊(文氏): “二伯母的设计是最好的,但工期太长,很多客人等不及。是否可以先将一些经典的、不易过时的款式,提前做好几个常用尺码的成衣,客人若有合身的,可以直接买走,不必苦等。绣娘们的手艺有高下,可以将难度高、要求高的定制活计交给手艺最好的绣娘,工钱也高些;简单的缝补、改制交给学徒或手艺稍次的,按件计酬,调动积极性。”

· 杂货铺(苏老夫人): “祖母的杂货铺货物很杂,但摆放没有规律,客人想找东西得问伙计。可以分区,比如‘粮油调料区’、‘南北干货区’、‘日用杂货区’,挂上小牌子,一目了然。还可以在门口设个小黑板,写上‘今日新到’的货品,吸引客人。”

· 田庄(苏老爷子): “祖父管田地最是辛苦,但我觉得记录可以更细。现在只记了哪块地种了什么,亩产多少。我觉得还应该记录下种子的来源、施肥的种类和数量、当年的天气情况(旱涝、病虫害等),这样年复一年积累下来,就能知道哪种种子在什么条件下长得最好,以后耕种就更有把握了。铁山大哥力气大,可以让他带人制作一些更省力的农具,比如改进的水车、独轮车等。”

苏舟一条条说来,思路清晰,建议具体可行,不仅指出了问题,连改进的方法和可能带来的好处都想到了。苏浅浅越听,眼中的惊讶与赞赏之色越浓。

她这个六哥,哪里是不想读书?他是将聪明才智用在了另一条路上!这份观察力、分析力和商业头脑,简直是天生的经商奇才!

“好!很好!”苏浅浅抚掌赞叹,眼中满是欣喜,“六哥,你这份答卷,远超妹妹预期!你不是不想读书,你是找到了更适合你的‘书’!”

她当即再次召集了家族会议。在会议上,她让苏舟将他的观察和建议,当着各位长辈的面,重新清晰条理地陈述了一遍。

起初,几位长辈还有些不以为然,但越听神色越是郑重。苏舟指出的许多问题,确实存在,只是他们忙于事务,习以为常,或未曾深想。而苏舟提出的改进方法,虽然带着些许稚气,却往往切中要害,简单有效。

苏老爷子捻须沉吟:“分区记录,积累农事数据……此法大善!老夫之前竟未想到如此长远!”

苏承光点头:“精品展示柜、积分制……听起来确实能吸引客人,留住熟客。”

文氏眼睛发亮:“提前备好成衣,按手艺分派活计……这能解我燃眉之急!”

……

见众人皆被说服,苏浅浅正色道:“既然六哥有此慧眼,又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之法,我提议,后续这些改进事宜,便由六哥苏舟牵头,各位长辈及其贴身侍从从旁协助,具体落实!六哥,你可能做到?”

苏舟激动得小脸通红,挺起胸膛,大声道:“能!我一定做好!”

苏家众长辈看着这个最小的男丁,眼中再无轻视,取而代之的是认可与期待。他们欣然同意,表示会全力配合。

自此,苏家最小的男丁苏舟,正式走上了与兄长们截然不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