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圣旨(1 / 2)

时光荏苒,冬去春来,转眼便是一年。

这一年里,苏家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表,每一个部件都在精准而高效地运转着。四百三十亩田地,在苏老爷子的精心统筹和高产种子的加持下,爆发出了令整个落雁城,乃至整个州府都瞠目结舌的能量。

夏收时节,金黄的麦浪翻滚,平均亩产高达四百五十斤的冬小麦,已然惊掉了无数人的下巴。紧接着,春播的玉米在秋日里擎起了壮硕的穗子,平均亩产稳稳超过八百斤!这并非一亩两亩的试验田,而是覆盖了近三百亩土地的普遍产量!再加上豆类、薯类等其他作物的收获,苏家这四百三十亩土地一年的总产出,竟超过了周边四个富裕城镇两年赋税粮食的总和!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伴随着运粮车队,迅速传扬开来。落雁城的粮价因苏家粮行的充足供应而趋于平稳,周边州县纷纷前来打听、购种(虽被苏家以种子不足婉拒,但名声已彻底打响)。这惊人的产量,这近乎神迹的农业成就,终于不可避免地,一路震撼到了千里之外的京都皇城。

这一日,秋高气爽,苏家新落成的、气派而不失雅致的府邸门前,车水马龙,前来洽谈生意的、拜访的客人络绎不绝。突然,一阵急促而整齐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街市的喧嚣。

只见一队盔甲鲜明、气势肃杀的皇家禁军护卫着几名身着朱紫官袍、手持明黄卷轴的天使,径直来到了苏府大门前。

“圣旨到——苏氏全族,接旨!”

唱喏声如同惊雷,在苏府门前炸响。所有路人瞬间屏息,纷纷跪伏在地。门房连滚带爬地冲进府内通传。

不过片刻,以苏老爷子为首,苏家所有在家的主子,无论长幼,皆匆匆整理衣冠,来到前院,按序跪倒。苏浅浅跟在柳氏身后,心中亦是波澜微起,她知道高产作物会引来关注,却没想到动静如此之大,竟是圣旨亲临!

为首的那位面容清癯、气度不凡的宦官展开明黄卷轴,用尖细而清晰的声音朗朗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民间有苏氏,躬耕于野,心系社稷,钻研农事,嘉种频出。今岁所产,竟逾四城两年之赋,活民无算,功在千秋。此乃上天垂怜,赐福我朝,亦尔等忠勤所致也。朕心甚慰!”

开场一番褒奖,已然定了基调。苏家众人伏在地上,心中激动难以言表。

“苏氏家主苏正德,敦本务实,教化有方,于农事一道,见解卓绝,功莫大焉。特赐封为农林郎,秩从七品,赐绯鱼袋。着其于原籍,筹备农学士堂,以待京都农林司官员及各地选送才俊前来,研习高产作物之种植法门,广传天下,以裕民食。钦此!”

苏老爷子浑身一颤,猛地叩首,声音带着哽咽:“草民……臣,苏正德,叩谢皇恩!万岁,万岁,万万岁!”从一介白身,直接跃升为从七品的朝廷命官,虽是虚衔,却也是光宗耀祖,更是对他一生与土地打交道最大的肯定!而且,皇帝让他教导京都来的官员,这是何等的信任与荣耀!

宦官微微一笑,继续念道:“苏氏有女,名浅浅,聪慧敏达,虽年幼而心怀大义,于嘉种推广、家族兴业,多有襄赞,秀外慧中,堪为闺阁典范。特册封为安福乡君,享正五品俸禄,赐帛百匹,明珠一斛,以彰其德。”

苏浅浅微微一怔,随即平静叩首:“民女苏浅浅,叩谢皇恩!”乡君,虽是最低等的勋贵名号,但有了这个身份,她日后行事将方便许多,也算是一道护身符。

然而,圣旨还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