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厚积薄发(1 / 2)

家族会议后,苏家这艘初具规模的航船,仿佛被注入了新的动力,各个部件开始高速且有序地运转起来。

苏老爷子精神矍铄,每日不是带着苏承光、苏靖和、苏屹安三个儿子往新购的田地里跑,就是召集原有的以及新招揽的佃户开会,亲自划分区域,安排冬小麦的管护,以及规划来年春播高产作物的地块。他将四百三十亩田地打理得井井有条,那份属于老农的严谨与智慧,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落雁城内,苏家的产业也悄然换上了新的招牌。

三位伯父负责的三家“苏记粮行”相继开业。有苏家自家产出的粮食打底,尤其是那名声在外的“高产粮”作为吸引眼球的噱头(虽未大量售卖,但名声已传出),粮行一开业便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苏承光稳重,苏靖和精细,苏屹安(苏浅浅之父)踏实,三人性格互补,虽初涉商海略显生涩,但凭借着诚信和充足的货源,很快便站稳了脚跟,开始与城中其他粮行建立起初步的联系。

文氏掌管的“苏氏衣坊”更是焕然一新。她将铺面重新装修,格调雅致,不仅承接成衣制作,还推出了定制服务,凭借其精湛的绣工和独到的审美,很快便在落雁城的夫人小姐圈中打开了名气,订单络绎不绝。

苏老夫人接手的那间铺子,经过几日的思量,最终定下了“百味杂货”的名头。她并不急于求成,而是先从一些精巧的南货、北货,以及自家工坊产出的品质上乘的干货、酱料入手,慢慢积累客源,倒也经营得有声有色,颇有些深藏不露的意味。

变化最大的当属“苏记酒楼”。柳氏坐镇后方,严格把控菜品质量和新药膳的研发;李氏则在前方长袖善舞,将三家酒楼的待客事宜打理得妥妥帖帖。三家酒楼统一菜式、统一管理,形成了强大的品牌效应,每日宾客盈门,俨然成为落雁城餐饮界的新贵。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府中的下人们走路带风,主子们脸上也常带着忙碌而充实的笑意。唯有苏浅浅,在夜深人静核算账目时,会对着意识空间里那依旧庞大的债务数字,陷入沉思。

窗外的雪下得更大了,簌簌地落在庭院里,积了厚厚一层。书房内,炭盆噼啪作响,苏浅浅裹着毯子,面前摊开着一张她自己绘制的简易产业图。

“四百三十亩地,三家酒楼,七间铺子……”她轻声念着,指尖在这些标识上缓缓划过。

这在旁人看来,已是泼天的富贵,是苏家几代人都不敢想象的基业。但苏浅浅知道,这还远远不够。

她的目光仿佛穿透了纸张,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粮食是根本,但单一依靠农业,抗风险能力太弱。酒楼和成衣铺利润可观,但受众终究有限,且易被模仿。杂货铺刚刚起步,前景未知。

“铁蛋,我们还有多少流动资金?”她在心中默问。

【宿主目前能动用的白银约为五万两。其余皆已投入产业周转或作为必要储备。债务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