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不速之客(2 / 2)

坐在女眷席中的苏浅浅,轻轻放下了手中的茶杯,心中无声地叹了口气。她就知道,纸包不住火。苏家这几年靠着高产种子迅速积累起惊人的财富,又接连出了六个秀才,想不引人注目都难。这高产之事,终究是瞒不住了。

苏老爷子到底是经过风浪的,虽然内心震动,面上却丝毫不显,按照早就商量好的说辞,从容应对道:“回大人的话,确有其事,但也并非什么神奇法门。实在是侥幸,几年前,小老儿那孙女机缘巧合,救助了一位来自极南之地的游方老僧。那老僧为表谢意,赠予了一些他家乡带来的奇特粮种,说是耐寒耐旱,生长周期短些。”

他语气诚恳,带着恰到好处的感慨:“起初我们也是将信将疑,便试着在自家田里种了一些。没曾想,那种子竟真的与众不同!秋种夏收,夏种秋收,一年下来,收成的确比往常多了不少。后来家境稍宽,便想着让跟着我们家多年的几户老实佃户也沾沾光,分了些种子给他们种,收成也都好了起来。至于具体为何能如此,那小老儿乃一介乡野村夫,实在是不懂其中奥妙,只当是老天爷赏饭吃,感念那老僧的恩德罢了。”

苏老爷子这番话,半真半假,将种子的来源推给了虚无缥缈的“游方老僧”和“极南之地”,既解释了高产的原因,又撇清了苏家掌握核心技术的嫌疑,只归功于运气和种子本身的神奇。

那经历官听着,眼神锐利如刀,似乎在判断苏老爷子话语的真伪。他详细询问了种植的细节,比如播种时间、施肥情况、田间管理等等。苏老爷子皆一一作答,涉及关键处,便以“按老法子”、“跟着感觉来”等语含糊带过,或者推说那是佃户们自己摸索的,苏家并未过多干预。

询问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气氛一度十分紧张。那经历官问得极为细致,甚至要求查看了苏家粮仓的部分记录和苏老爷子口中那“所剩无几”的“奇特粮种”(自然是苏家提前准备好的、少量混杂了普通种子的样本)。

最终,那经历官合上记录簿,深深看了苏老爷子一眼,又扫了一眼这气象万千的苏府和那几位新晋的秀才公子,脸上的严肃神情缓和了些许,甚至带上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苏老爷子,你苏家……倒是好机缘,好福气。”他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随即起身,“此事关系重大,本官需详细向上峰禀报。你苏家且安心等待消息吧。”

送走了这群官差,苏府内的喜庆气氛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隐隐的担忧和后怕。

苏老爷子长舒一口气,后背竟已被冷汗浸湿。他知道,这只是开始。高产作物之事一旦上报,必将引起朝廷的重视,后续是福是祸,犹未可知。

而苏家的六个哥哥,经历了方才那一幕,心中更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他们看着官差离去的方向,又看向面露忧色的家人,最后目光落在虽然年幼却一直是家族主心骨的妹妹苏浅浅身上。

苏新作为长子,率先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今日之事,给我等敲响了警钟。我苏家如今产业愈大,名声愈显,便如同小儿持金过市,若无足够的力量守护,今日是询问,明日便可能是灾祸。”

苏景握紧了拳头:“没错!我们必须变得更强!无论是学问,还是其他!”

苏杭眼神深邃:“唯有自身立得住,才能护住家业,护住妹妹。”

苏寒虽未言语,但紧抿的嘴唇和更加锐利的眼神,说明了一切。

苏云深吸一口气:“明年乡试,我等必须全力以赴!”

连最小的苏舟,也感受到了那股沉甸甸的压力,用力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