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除夕(2 / 2)

在米浆中加入适量白糖搅拌均匀,倒入抹了油的浅口模具中,撒上剩余的栗子粒。放入蒸锅,大火蒸制半个多时辰。蒸好的栗子米糕色泽淡黄,质地绵软细腻,嵌着颗颗金黄的栗子,散发着米香和栗子特有的甘甜气息。

第四道:焖酥鱼(再现江湖)。

这道菜如今已是苏家的保留项目,由苏嬷嬷主理,苏浅浅从旁指导。选用大小适中的鲫鱼,处理干净,锅底铺满姜片、葱段防止粘锅,将鱼整齐码放好。倒入以醋为主,辅以酱油、料酒、白糖和适量清水的料汁,需没过鱼身。加入香叶、花椒等香料,大火烧开转小火,盖上锅盖,慢火焖炖近两个时辰。直到鱼骨酥烂,鱼肉入味,汤汁浓稠。这道菜费时费力,但成菜口味咸鲜微酸,骨酥肉烂,极受老人和孩子喜爱。

第五道:香辣烤鱼。

为了满足年轻人和欧神医的重口味,苏浅浅还准备了一道硬菜。选一条肥美的草鱼,从背部剖开,展成平板状,用料酒、盐、葱姜腌制入味。然后在鱼身表面刷上一层油,放入特制的烤架(让铁匠打的),置于炭火上炙烤。期间不断翻面,刷上她特制的香辣酱(用豆酱、茱萸粉、花椒粉、香料等调制),烤至鱼皮焦香酥脆,鱼肉熟透。

另起一锅,炒香葱姜蒜、豆芽、芹菜、豆腐皮等垫菜,加入少许高汤。将烤好的鱼放入一个大铁盘中,周围铺上炒好的垫菜,最后将锅里剩余的汤汁浇在鱼身上,刺啦一声,香气四溢。鱼肉外焦里嫩,配菜吸饱了汤汁,香辣过瘾。

第六道:年年高升——炒年糕。

将苏嬷嬷提前做好的、切成薄片的糯米年糕,用温水稍微浸泡防止粘连。热锅烧油,放入肉丝、白菜丝、香菇丝、胡萝卜丝翻炒,加入酱油、盐调味。然后放入年糕片,快速翻炒,让年糕均匀裹上汤汁和油脂,变得软糯油亮。最后撒上青蒜苗段,增香添色。年糕软糯q弹,寓意着“年年高升”,是年夜饭必不可少的吉祥菜。

第七道:团团圆圆——豆腐狮子头。

将老豆腐捏碎,挤干水分,与剁碎的猪肉末混合,加入葱姜末、盐、少许淀粉,顺着一个方向搅打上劲。用手团成大小均匀的丸子。锅中烧油,七成热时下入丸子,炸至表面金黄定型捞出。另起锅,用葱姜爆香,加入酱油、糖、水和炸好的丸子,小火慢炖入味,最后勾芡收汁。成菜色泽红亮,豆腐与肉末混合的丸子口感松软鲜嫩,别有风味,寓意着“团团圆圆”。

第八道:节节高升——油焖冬笋。

新鲜的冬笋剥去外衣,切成滚刀块,焯水去除涩味。热锅多油,放入冬笋块煸炒至表面微黄,加入酱油、白糖和少量高汤,大火烧开转小火,盖上锅盖焖至汤汁收干,冬笋入味,色泽油亮红润。冬笋口感脆嫩,鲜甜可口,因其形状,寓意着“节节高升”。

当这一道道色香味俱全、寓意吉祥的菜肴被端上巨大的团圆桌时,满堂皆是惊叹之声。红油的鱼香肉丝、金黄的玉米烙、软糯的栗子米糕、酥烂的焖酥鱼、焦香的烤鱼、油亮的炒年糕、圆润的狮子头、油润的冬笋……琳琅满目,香气交织,构成了一幅令人垂涎欲滴的画卷。

“开饭咯!”苏老爷子一声令下,众人纷纷落座。杯盏交错,笑语喧阗。

欧神医吃得满嘴流油,对那香辣烤鱼和鱼香肉丝赞不绝口,直呼过瘾。苏家兄弟们更是甩开腮帮子,尤其是苏杭,虽然学医后懂得了节制,但在如此美味面前也暂时将师父的叮嘱抛到了脑后。大人们看着儿孙满堂,家业兴旺,感慨万千,心中充满了对来年更美好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