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牙行买人(2 / 2)

接着,牙人又推荐了一个四十多岁的老汉,名叫李河,自称原是城外佃户,老东家败落了,他被发卖出来,除了种地,也会伺候牲口。还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婆子,姓王,曾在城里一小户人家帮过厨,做得一手家常菜,因主家迁居而被转卖。

苏老爷子几人和苏浅浅商量了一下,又征询了怀风的意见,最终决定就买下宋藤一家四口、老汉李河和婆子王氏。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宋藤一家四口共四十五两,李河十两,王氏十二两的价格成交,共计六十七两银子。签下红契(官府备案的奴籍契约),按了手印,这六个人的身家性命便与苏家连在了一起。

带着新买的六人回到苏记粉铺的后院,苏老爷子端坐上方,苏承光、苏浅浅站在一旁,怀风静立侧后方。苏老爷子沉声道:“既入了我苏家门,往后便是一家人。只要你们忠心做事,老实本分,苏家绝不会亏待你们!现下,给你们改个名字,方便称呼,也意味着新开始。”

他看向宋藤一家:“宋藤,改姓苏,名藤;唐氏,便叫苏唐氏;宋天,改名苏天;宋启,改名苏启。”

又对老汉和婆子道:“李河,改名苏河;王氏,以后便叫苏嬷嬷。”

被赐予主家姓氏,对于奴仆而言是一种认可和抬举。苏藤一家和苏河、苏嬷嬷都赶紧跪下磕头谢恩,口称:“谢老爷赐名!谢大爷!谢小姐!”

苏浅浅接着宣布了分工安排:“苏天,你年轻力壮,往后就负责每日赶着驴车,往来村里和铺子送货,务必保证铺子食材供应及时。”

“苏藤,你每日早上赶另一辆驴车,送家里六位哥儿去邻村学堂,之后到铺子帮忙做些力气活。晌午前再去接哥儿们回村吃饭、午歇,下午送去学堂后,再回铺子帮忙,晚上接哥儿们放学回村。这接送之事,关乎哥儿们安危和学业,万不能有丝毫差错!”

“苏唐氏和小儿子苏启,往后就在铺子里帮忙,听老夫人和三位女主子(指李氏三人)吩咐。”

“苏河,你熟悉农事和牲口,往后就留在村里,帮着照看田地、喂养驴子,家里修修补补的杂事也归你。”

“苏嬷嬷,你负责家里六位哥儿的日常饮食起居,务必让他们吃好睡好,精力充沛。”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苏家又特意买了一辆结实的驴车,专供苏藤接送孩子之用。后院的两间厢房,正好安置苏藤一家和苏嬷嬷、苏河。

这番安排下来,苏家原本紧绷的运转链条顿时松弛下来。苏天接过运输重任,小伙子做事认真,每日天不亮就出发,将货物准时送达;苏藤接送孩子更是小心翼翼,将六个哥儿照顾得妥妥帖帖,风雨无阻;苏唐氏和苏启在铺子里手脚麻利,极大地分担了苏老夫人和李氏三人的压力;苏河回到村里,立刻接手了田地和牲口的活计,让苏老爷子父子四人得以喘息;苏嬷嬷则用她不错的厨艺,变着花样给六个正在长身体的哥儿做饭,确保他们营养跟得上。

不过几日功夫,苏家的生活便重新回到了有序的轨道上。铺子生意依旧红火,但苏老夫人和李氏三人脸上有了笑容,不再那般疲惫;六个哥儿睡眠充足,学业和武艺练习肉眼可见地恢复了状态,甚至更有精神;苏老爷子父子四人能安心管理田地和大局;连怀风都觉得,耳边清净,少了孩子们的疲惫抱怨。

苏浅浅看着家里井井有条的新气象,终于松了口气。这次买人,虽然花了不少钱,但无疑是苏家走向更稳健发展的重要一步。这个家,终于不再是靠着一股蛮劲硬撑,而是开始有了初步的规划和分工,初具了一个“大户人家”的雏形。而她内心深处那个“摆烂”的梦想,似乎也随着家业的稳固,变得不再那么遥不可及——至少,她不用再担心家人会因为过度劳累而倒下,可以稍微……偷偷懒了?当然,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铁蛋无情的电子音打断了:【宿主,想偷懒?新任务了解一下?】苏浅浅:“……” 好吧,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