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快穿之我是时空管理员 > 第15章 《春秋》难解遇良引

第15章 《春秋》难解遇良引(2 / 2)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每天放学后都留在教室写诗。林墨教刘小橙认平仄、找韵脚,刘小橙则把青竹村的事说给林墨听 —— 晒场的稻草人、溪边的竹篮、田埂上的麦苗、村民们的笑声。他想把这些都写进诗里,却总觉得写不好,撕了一张又一张纸。

肖雯雯见他着急,便说:“你不用刻意学别人的样子,就写你最记得的事。比如那次咱们做稻草人,麻雀不敢来偷粟米,村民们笑的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觉?就把这种感觉写出来。”

刘小橙闭上眼睛,想起青竹村的晒场,想起李伯的笑声,拿起笔,在纸上写道:“青竹溪边竹作耙,晒场草人护粟华。雀影惊飞红带舞,田翁笑指满场霞。”

写完后,他递给林墨,紧张地问:“这样行吗?没有华丽的词,也没讲大道理。”

林墨读了一遍,眼睛一亮:“太行了!这诗里有画面,有笑声,比王勋那些‘金樽’‘玉露’的诗真实多了!你看,‘竹作耙’‘草人护’都是你熟悉的事,读起来就像能看到青竹村的样子。”

诗会那天,县学的庭院里摆了几十张桌子,洛阳来的文人坐在主位上,学子们按顺序把自己的诗递上去。王勋的诗写的是 “洛阳城里春光好,金樽玉盏宴良朋”,用词华丽,却没什么真情实感,文人们只是淡淡点了点头。

轮到刘小橙时,他手心里全是汗,把诗稿递过去,小声说:“我写的是乡下的事,可能不好。”

一个白胡子文人拿起诗稿,读了一遍,眼睛瞬间亮了,又读了一遍,对身边的人说:“你们看这诗,‘竹作耙’‘草人护’,都是寻常农家事,却写得有生机、有暖意,比那些堆砌辞藻的诗好多了!这孩子心里有‘真’,是个可造之材。”

其他文人也凑过来看,纷纷点头称赞:“有生活气息,有赤子之心,难得!难得!”

先生笑着对刘小橙说:“你的诗,要刻在‘文华碑’的最上面!让大家都学学,写诗不是靠华丽的词,是靠真心。”

王勋站在人群里,看着被众人称赞的刘小橙,心里忽然有些惭愧 —— 他之前总嘲笑刘小橙来自乡下,却不知道,那些他看不起的乡下事,正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散会后,他走到刘小橙身边,小声说:“你的诗…… 写得很好。之前我嘲笑你,是我不对。”

刘小橙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没事,我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以后咱们可以一起讨论学问。”

夕阳下,三人并肩走在县学的小路上,林墨拿着诗稿,王勋说着洛阳城里的典籍,刘小橙听着,偶尔插一句青竹村的事,笑声飘得很远。

肖雯雯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悄悄打开微型定位器 —— 屏幕上的时空涟漪修正进度跳到了 85%,下方弹出一行提示:“目标人物刘小橙在县学崭露头角,打破阶层偏见,建立多元人际联结,‘光耀门楣’进程进入关键阶段。”

她关掉屏幕,看着夕阳下三个少年的身影,心里满是欣慰。刘小橙已经不是那个初入县学、紧张不安的乡下少年了,他用自己的真诚和努力,赢得了尊重,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求学之路。而这,只是他 “光耀门楣” 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在等着他。

几天后,先生把刘小橙叫到办公室,递给一封书信:“洛阳的国子学听说了你的诗,想请你去参加下个月的学术交流。这是个好机会,能见到更多有学问的人,你愿意去吗?”

刘小橙接过书信,指尖微微颤抖 —— 洛阳,那个他曾经只想逃离的地方,如今却成了他追求学问的新起点。他抬头看向窗外,仿佛能看到青竹村的竹林,看到肖雯雯的笑容,用力点头:“我愿意!”

他知道,这一次去洛阳,不再是为了躲避危险,而是为了追寻梦想。而肖雯雯,会一直陪着他,看着他从县学的庭院,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最终活成历史本该有的、光耀门楣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