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京城内外百花竞放,柳絮纷飞,正是万物复苏的好光景。然而这一日的京城,却比往常任何时节都要热闹百倍。朱雀大街两侧早已被热情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禁军士兵手持长戟,勉力维持着秩序,人人翘首以盼,脸上洋溢着与有荣焉的兴奋。
“来了!来了!”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人群顿时骚动起来。只见长街尽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面硕大的明黄色龙旗,在春风中猎猎作响。紧随其后的,是整齐划一的皇家仪仗,金瓜钺斧,旌旗伞盖,在明媚的春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身着明亮铠甲的骑兵方阵踏着整齐的步伐,马蹄声如同沉雷,震得青石板路面微微发颤。
而在仪仗中央,那位端坐于照夜玉狮子马上的主角,更是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萧景致今日未着戎装,而是换上了一身玄色亲王常服,金冠束发,越发衬得他面如冠玉,目若朗星。经历了边关的风沙与战火的洗礼,他眉宇间少了几分往日的清冷,多了几分沉稳坚毅,端坐马背,顾盼之间,自有睥睨天下的威仪。
“安王殿下千岁!”
“殿下威武!”
人群中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许多百姓甚至激动地跪拜下去。他们或许不懂朝堂博弈的凶险,却真切地知道,是这位年轻的王爷,在边关粉碎了外邦与内奸的阴谋,保住了边境的安宁,也保住了他们来之不易的太平日子。那场惊心动魄的刺杀,那场不动声色的对峙,早已通过说书人的口,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将萧景致的形象烘托得如同战神临世。
萧景致面容沉静,并未因这山呼海啸般的拥戴而显露出丝毫得意。他只是偶尔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激动的人群,最终,越过重重人海,精准地落在了宫门外,那站在命妇队列最前方的一道窈窕身影上。
苏碗今日按品级大妆,身着亲王妃的翟衣,头戴九翚四凤冠,珠翠环绕,华贵不可方物。她站在一众命妇之前,身姿挺拔,面容沉静,如同风雨中悄然绽放的空谷幽兰。当萧景致的目光望来时,她微微抬眸,与他隔空相望,没有过多的表情,只是眼底深处那抹无法掩饰的关切与如释重负,已胜过千言万语。她知道他此行凶险,如今见他安然归来,风采更胜往昔,一直悬着的心,才算彻底落回实处。
队伍行至宫门,气氛陡然变得更加庄严肃穆。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身着朝服,垂首恭立。而在那汉白玉台阶的最高处,皇帝陛下竟亲自率领后宫嫔妃、宗室亲王在此迎候!
这是何等殊荣!本朝开国以来,除了开国太祖得胜还朝有此待遇,再无第二人!
萧景致翻身下马,步履沉稳地踏上台阶,在距离御驾十步之遥处,撩袍跪倒:“儿臣萧景致,奉旨巡边,幸不辱命,今日回朝复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清朗,掷地有声。
皇帝今日气色颇佳,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欣慰与骄傲,亲自上前两步,虚扶道:“皇儿平身!你此番辛苦了!”他打量着风尘仆仆却英气勃勃的儿子,眼中满是激赏,“边关之事,朕已尽知。你能临危不乱,粉碎阴谋,安定边疆,扬我国威,实乃朕之肱骨,国之于城!”
“此乃儿臣本分,不敢言功。”萧景致起身,谦逊道。
隆重的凯旋仪式持续了近一个时辰,方才在震天的钟鼓声中结束。紧接着,便是于太极殿举行的盛大庆功宴。
太极殿内,觥筹交错,歌舞升平。皇帝高坐龙庭,满面红光。酒过三巡,他挥手止住乐舞,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于御座之上,皆知重头戏即将来临。